那小人比例与现实的人差别不大,只是看起来更加纤细,他有着一张男性的脸孔,戴着一个绿色的帽子,穿着同样颜色的衣服,有着一头金发,精灵一般尖尖长长的耳朵,从打扮来看,仿佛是传统r里面的冒险者。
啊,郭老师,霍老师,下午好。
林书仪干脆就打了个招呼,凑过去看看。
这是什么?
她指着纸上的小人问道。
郭伟仁不同于林书仪这些年轻的原画师,他更喜欢用纸张作画,至少在设计稿阶段,郭伟仁采用的依旧是实体的纸。
这小人便是描绘在纸上的,比起数位板的干净利落,多出了一些不羁的感觉,仅仅看上两眼,就足以体会到其中强大的绘画功底。
这个吗?这是新游戏的主角人设。
霍洛斐自然认识林书仪,他笑了笑,解释道。
我还正准备找徐总看看稿子,没想到他出去了。
新游戏???
林书仪瞪大了双眼,她之前有所耳闻,初音游戏除了正在运营的三款游戏之外,也在准备开发一款全新的游戏,但没想到竟然已经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了。
对的,小林,你来看看这个人设怎么样?
郭伟仁虽然年纪大,但一点也没有前辈的架子,他拉开了一旁的椅子,示意林书仪坐下。
林书仪便放下杯子,拿起原稿,仔细观察。
这里有两份原稿,其中一份偏向于阴冷写实,就像是《血源:诅咒》的美术风格,另一份则阳光一些,但两者都有着细腻的油画质感,更接近《最后的生还者》所呈现出来的。
这款游戏最终的渲染会接近于2d动画,我觉得第二个方案整体印象还可以,只要修改一番就能拿来用了。
霍洛斐解释道。
2d渲染?
林书仪感到有些奇怪,3d的游戏不正是因为写实,才广受欢迎,为什么都制作成3d的了,还要用2d渲染?
业界一些专精3d的动画工作室曾经采用过3d建模,2d渲染的方式来制作动画,从单个的静止画面来看,画面的水准丝毫不逊色于2d,可一旦动起来,就会显得十分僵硬,因此,在传统动画公司里,3d大部分都是用来在一些难以描绘,或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描绘的场景中用来替代手绘的,比如爆炸,或者街道上大量行人的走动。
嗯,你可能不太清楚所以会感到疑惑,但这一款新作游戏,用徐总的话来说,就是能够让人发自内心感到轻松快乐的游戏,讨论之下,我们认为写实的风格不适合这个游戏,所以采用的2d渲染。
霍洛斐看出了林书仪的疑惑,在游戏业界,2d渲染倒是不少见,但一般都用在动画漫画作品改编上,比如《山贼王》的主机游戏,采用的是格斗对战的模式,里面的角色为了保持和动画一致,用的就是2d渲染。
那如果这么说,第二个的确更好,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不过这样一看,这两个人设的细节都很丰满哎。
林书仪又仔细看了看原稿,虽然是草稿,但角色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有表现,令她不禁想到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其中的差距,让她稍稍有些失落。
怎么了?
郭伟仁看到林书仪怅然若失的表情,询问道。
没......只是我最近也在做人设,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林书仪叹息一声,虽说接下了这份工作,但没有前辈在一旁指导,光靠自己一个人摸索,始终还是有些困难。
单纯的人物形象还好,但是想要完善细节,就变得十分困难,一点思路灵感都没有,要么就感觉太刻意了,要么就显得平庸,就连男女主角的区别,也只是刚刚才想到的用发型作为区分。
郭伟仁有所耳闻徐睿的新作,他思考片刻,接着说道。
这很正常,小林,因为原画更像是复现,是将演出稿里的内容添加细节之后复现出来,而人设的工作,则更像是创作。
有着《血源:诅咒》诸多人物设计经验的郭伟仁,在这一块自然深有体会。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教育是怎么样,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是从个人独立的创作入行,才变成原画,最后又回归创作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描绘出心中的世界,就是最大的梦想了。
二十多年前,动画产业还并没有完善,大学也不会开设对应的课程,绝大部分的原画师都是怀揣着对动画的热爱入行的,在成为原画师之前,他们首先是一名创作者。
但现在,林书仪思考着,从高中的艺术考试,到大学四年的学习,其实他们一直在学的只是如何绘画而已,有关创作的教导少之又少。
她又想到,或许就是因为当年徐睿的《星之声》是真正的创作,才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吧。
我教你一个办法。
郭伟仁接着说道。
你想象一下,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那个角色,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动作,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发挥你的想象力,让角色自己活起来,这样,人物的细节就不是刻意的堆积,而是自然的流露。
听到郭伟仁的话,就连霍洛斐也微微颔首。
我在创作故事的时候,也喜欢这样一个理论,那就是全力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将其放到故事的棋盘上,让他们自由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就会有血有肉,真实而不显得平庸。
两人的话让林书仪若有所悟。
她想到了自己初中时期,那是还没有决定成为动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