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抗战之战神李云龙>第443章 迎战叛军(2)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尤其是一营长张大彪立马出声凝重道:“团长,这平鲁城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是一座坚城。按照原先我们得到的情报,平鲁城中的日军守军只有一百多。如今钱伯钧部叛军主力秘密进驻平鲁城,依托坚城固守,我们要想夺取平鲁,恐怕是不太容易了。”。

“那老张你的意思是,放弃进攻平鲁?”一旁的四营长何勇捷凝声说道。

张大彪摇摇头道:“没有,眼下我们距离平鲁城都已经不足八分钟的路程。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放弃了,太可惜。何况,部队急行军南下平鲁,作战目标就是攻取平鲁,进抵洪涛山暂时躲避休整!只是事情出了变化,我以为平鲁城中敌军太多了!恐怕会打成焦灼战!”。

李云龙此时已经让魏大勇魏和尚摊开了随身携带的军用地图于地面上,示意众人蹲下来聚在周围后,便指了指地图说道:“眼下我们已经进至平鲁城北不足八分钟的距离上,相信此时城中的敌军已经知道了我军南下。不然,钱伯钧部叛军主力怎么可能从李家镇北上平鲁据守城池?”。

“团长,你的意思是我们南下平鲁的行动已经被日军察觉?”张大彪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李云龙脸色凝重的点点头道:“十有八九是已经被日军察觉了,如今板垣征四郎的主力已经开始从丰镇回撤了,往凉城方向追击的日军一部已经折返南下从杀虎口这边追来。估计板垣征四郎已经知道了杀虎口,右玉城被我们攻击的消息。”。

“团长,那你是说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进攻平鲁?可是城中有将近两千多晋绥军358团1营钱伯钧部叛军主力,还有一百多日军守军,这已经是足足两千多日伪军敌军兵力了。而且,钱伯钧的叛军主力可是楚云飞的主力营,其还有一个炮兵营,实力不弱于我部啊!”

张大彪担忧的说道,眼下己方只有九百余人,虽然战斗力牛逼。但是耐不住突如其来进驻平鲁的晋绥军叛军主力人数也多,关键叛军的战斗力也很牛啊!

李云龙冷笑的说道:“虽然根据绝密情报,钱伯钧部号称是楚云飞的主力加强营,编制两千余人,还有一个炮兵营,实力强劲!但是从目前得到的情报看,钱伯钧是仓促发动反叛,我相信楚云飞的这个1营大部分晋绥军士兵都不会心甘情愿的投靠小鬼子的。我决议,部队急行军赶到平鲁城下,趁着敌军还未完成准备好守城之有利时机,猛攻平鲁城!”。

“好吧,团长,你是团长,兄弟们都听你的!”众人一听,貌似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便纷纷点头同意。

统一意见,李云龙便起身挥手示意众人回去指挥各部队加快行军速度向平鲁城疾驰而去。

************分割线***********

平鲁城中,先于李云龙部至少七分钟时间就秘密进驻平鲁城中的钱伯钧部叛军主力,如今的皇协军一团,在钱伯钧的指挥下,从平鲁南城进入城中。

平鲁城是晋西北坚城,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其处于内外长城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日军侵袭攻占山西大部分地区后,分兵把守诸多重要战略要地。平鲁城也不例外,只是日军不断南下,与国民军主力鏖战于南方地区,故此山西的日军精锐部队不断被抽调南下。

如此,此时平鲁城中的日军,只剩下一百多日军驻守了。

不过如今有了钱伯钧部叛军主力两千人左右的兵力进城协助防守,面对着将要兵抵平鲁城下的李云龙指挥的新一团部队,城中日军第旅团第63联队第5步兵大队下辖第3中队中队长坂口望大尉心里总算是松了口气。

李云龙搅得山西各地,尤其是太原以北各地的日军鸡犬不宁,作为坂口望来说他不是不清楚李云龙的能力。

“中队长阁下,据城外游动哨报告,已经被城北五里山路上发现一支精锐的八路军部队在急行军南下。据估计,还有不足三分钟即可赶到北城城下!”北城的城门楼子上,坂口望身后脚步声急冲冲,很快坂口望的心腹副官平尾优辉中尉脸色凝重的对坂口望低声说道。

坂口望闻言脸色一沉,那应该是李云龙的部队了。

“对方多少人马?”坂口望问道。

平尾优辉说道:“据城外侦查小分队报告,来袭八路军所部兵力,至少在一千人左右。而且观察敌军所部急行军,依旧是保持行军之中的作战姿态,绝对是一支精锐部队。另外,侦查小分队发现来袭八路军的队伍之中,还有一支炮兵部队!恐怕有五门以上的迫击炮,炮火实力恐怕会很强。”。

“八嘎!命令钱伯钧部调拨一千余人出北城野战驻守,抵御李云龙部从北城城外进攻。其余皇协军的人马,分散其余东城等门防守!马上向板垣师团长报告我们这里的情况,激战已经一触即发了。”坂口望挥挥手说道。

平尾优辉立马顿首道:“哈衣,中队长阁下,卑职遵命!”。

而很快,秘密进驻平鲁城的钱伯钧,就得到了坂口望的命令,调出叛军主力一半的兵力出北城死守城外阵地。

无奈的钱伯钧只能够听从太君们的命令,调出一半的叛军兵力,在几名日军军官的督战监视下,出北城城外,依托以前晋绥军防守平鲁城的时候在城外挖掘的战壕据守,准备迎战李云龙指挥的部队。

率领这支出城的叛军队伍,是钱伯钧的副营长张富贵。这家伙也是个铁杆汉奸,只


状态提示:第443章 迎战叛军(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