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冯道冯老相爷即将……卢公的消息,倒是比寡人还灵通啊。冯相为天下人存读书之种子,虽然不曾忠于一姓一君,然如此乱世,能够不助纣为虐、但凡为官便尽力独善一方,已然是难得了。寡人昔年和冯相在《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等典籍刻印一事相交,此后虽然少有见面机会,心中却是对他敬仰得紧。不想如今竟然要……”
钱惟昱说到这里,居然有些哽咽,可见他和冯道也是真个惺惺相惜的忘年交,并非寻常虚应其事的交情。略顿了一顿,钱惟昱似乎是继续追忆着说起:“世宗继位时,冯相貌似也是大病过一场,此后逐渐不问细务。当时寡人还曾听人言,孔夫子七十三而薨,冯相当年也是七十三岁,定然是熬不过那道圣人的坎了。后来倒也安妥。如今算来——冯相也该有八十四了吧?匆匆又是十一载。只怕亚圣这道坎……”
中国人俗语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也要去,说这两道坎是老人难越之龄。不过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典故——实则,这两个年龄是孔子和孟子逝世时的年纪,所以才有这么一说。冯道这人,本该在七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书都编完了、刻完了,毕生事业完成后懒得再装、结果顶撞柴荣,被发配去当山陵使,最后郁闷而死。如今因为钱惟昱的干涉,让冯道没有产生了无生趣的轻生之念,修生养性活到了八十四,最终难逃寿终正寝——
不过,根据后世史书的记载,对这一事件的解读便颇有了神秘主义色彩:冯道七十三岁那年得了重病,本是该死的,他一身文治功业,可比孔圣;然本朝世祖皇帝天纵英明,文武全才,哪怕是单论一条文治之功,也绝非冯道可比,所以冯道充其量只能比个亚圣……当然了,世祖皇帝当然是福寿绵长,绝不会和孔子那般天不假年的。
巧合的却是,后来世祖皇帝虽然活得久,最后却恰好在七十三岁那年遇到其妻、时为日本国女天皇的选子皇后以六十四龄崩御这桩事情。世祖陛下伤心过度,当年便传位给了已经四十多岁的太子,随后以太上皇身份自在葛岭行宫养老。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当日钱惟昱和卢琰也就先谈到了这里,随后表示以吴越国之力,定然护着蕲王殿下暂且住下,将来也绝不会交给北宋。卢琰也跟着把跟来的其他次要随行人等全部介绍了一番,与钱惟昱说知——毕竟一行人除了卢琰和柴熙诲之外,其余还是有不少身份不高的,没资格到咸宁殿觐见,钱惟昱一开始对于那些路人甲级别的人也是毫不在意,不过略微听了卢琰的禀报之后,还是眼中一亮,发现了一个略有价值的人物。
原来,跟着卢琰一并出逃的,还有一个叫柴熙蓉的女孩,是柴熙诲的同母姐姐,是柴荣在显德元年所得之女。所以身份还是挺尊贵的,之所以没有跟着来觐见,只是因为是女子,如今也有十岁了,不便抛头露面而已。
钱惟昱当然不知道柴熙蓉这个名字,事实上历史中柴荣的所有女儿都没有留下名字,只是钱惟昱也知道柴荣确实是有年纪在这个年龄段的女儿的。因为史书记载过少,柴熙蓉的经历给了后世文人很大的yy空间,所以这位柴郡主就被写《杨家将》的文人yy成了杨延昭的妻子、杨宗保的母亲、穆桂英的婆婆。按说柴熙蓉本不该在蕲州,只是赵匡胤对于世宗的女儿更不上心,丝毫不在意其行止,才被卢琰为了多存一分柴荣血脉弄了出来。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钱惟昱便暂且把这事儿丢开了,也不急着接见柴熙蓉。另一边,吴越国的情报网络也不是吃素的,果然在卢琰的第一手消息到了之后不到两天,汴京那边便另有消息传来印证了。
第一个消息,便是冯道真个病死的事情——其实钱惟昱在汴京的情报网络,大多还是和冯道直接联系的,所以吴越人关于冯道健康情况的了解绝对比卢琰还要早,还要清楚。只是因为卢琰不过是信口一说,所以在冯道病重不起的情况下就可以铁口直断,情报部门却是要担着老大干系的,不到冯道真个咽气的情况下,谁敢到钱惟昱这儿乱嚼舌头?所以这才比卢琰晚了。
第二个消息,是宋廷果然已经发现了蕲王和告老致仕的越国公卢琰消失的事情,但是宋廷对于此事也没有声张。只是一边暗中寻找戒备。
听了这个消息,钱惟昱心中略微一过,就知道赵匡胤大致的想法态度了:作为大周宗室、柴荣遗孤之一,柴熙诲跑了这种消息固然让宋廷觉得没面子,而且也不和谐,所以定然要遮掩消息。同时对于如今的大宋来说,也不是什么攸关大义正反的事情,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逊位为郑王的周恭帝柴宗训还好生住在房州。在柴宗训这个正主供得好好儿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既没有继位过,而且在柴荣数子中既不嫡也不长的幼龄藩王,确实翻不起什么浪。
说不定,赵匡胤心中也会把这事儿定性为“卢琰自己害怕其女婿柴熙诲被处理、他卢家被牵连,为了避祸逃走”。事实上,平行时空的历史上卢琰虽然过了八九年才谋划这事儿,也确实把柴熙诲送到了吴越——当时卢琰这么干的时候,柴宗训已经暴毙病死了,南唐也已经快完蛋了,南唐和北宋的灭国战争正是进行时,所以卢琰只有逃到吴越一个选项帮柴熙诲避祸。如今的差别,不过是吴越比历史同期强大了无数倍,绝不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