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曹操早期重要谋臣,虽然史书记载不多,然而从《三国志》字里行间仍可观其才能——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由是可见,戏志才的才能应该和郭嘉不相伯仲,甚至还在郭嘉之上,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戏志才的才能与郭嘉相差甚远,荀彧不可能放着有更出色的人才不推荐,而找戏志才来滥竽充数,而郭嘉的身份则更倾向于戏志才的替代者,当戏志才死后,找不到如此出色的人才,荀彧这才推荐了郭嘉,至于后世中郭嘉的名头远高于戏志才,大概是因为戏志才早卒,成就不多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所造成,恰恰是这部四大名著对戏志才之只未提!
陈群此人同样非常了得,兴平元年,刘备任豫州刺史时以他为别驾,后刘备兵败徐州,陈群投入曹操之下,一手创立了九品官人法,为魏晋南北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毛玠此人名气不大,然而当献帝逃离长安,来到洛阳后,发觉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成了废墟,献帝与众大臣衣食无着,曹操、袁绍二人都在犹豫是否将这个香饽饽攒在手中之时,正是他向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意见,力主迎献帝,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奉迎天子到了许县,其后占据大义之名的曹操势力开始腾飞。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物。
逢纪此人为袁绍主要谋臣之一,品德高尚、公私分明,时审配与他有私怨,官渡之战后审配两位儿子被虏,有人向袁绍讲审配的谗言,众人都在落井下石,只有他肯定审配的气节,为他仗义执言。
李严,字正方,先仕刘表,刘表灭亡后投了刘璋(刘璋表示,看起来这一次李严要早二十多年投到自己手下了),后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对峙一段时间后,率部降了刘备。刘备临终之际,他与诸葛亮受遗命辅佐后主,统管内外军事,镇永安以挡东吴。
娄圭乃曹操幼时好友,曹操常感叹“子伯(娄圭字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如不是刘璋意外降临,他日后应该投了昔日好友曹操,至于现在,就看刘璋是否能凭三寸不乱之舌将之留下。
梁习,又是一个被老罗选择性遗忘的人物之一,曹魏并州刺史,治理并州期间,政绩为曹魏各州之首。其才能不止于施政方面,军略也极为高超,可谓文武双全,时鲜卑屡犯并州,正是他率并州士兵一次次击败了鲜卑的入侵。
……
席间,刘璋舌绽莲花,众人被他忽悠的昏头八脑,头脑一热,竟然一个不落的投到了他的麾下。心情欢畅的刘璋于席间喝了个酩酊大醉,被人抬入荀府休息了。
第二日,荀彧告诉刘璋,如今颖阴城中,他还为刘璋留下了一位大人物。
刘璋得到惊喜已经太多,闻言不免很是期待,问道:“不知是何人,能得文若如此推崇?”
荀彧只说了五个字:“蔡邕,蔡伯喈!”
原来董卓得势后,采取女婿李儒“擢用名流、以收人望”的意见,下旨召包括仍被流放江南的蔡邕等人入京供职!蔡邕途经颖川时,想起自己昔日好友荀爽,十余年未见,此番路过,他自然便带着妻女前去拜访。荀彧也被召回参加荀爽为蔡邕举办的宴会,荀彧觉察到蔡邕的作用,便劝他:“如今董逆倒行逆施,乃大汉第一罪人,公一旦入京,事贼则对汉不忠,如果反抗则徒损性命,不若不去。”蔡邕表示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也曾上表推辞,可是董卓威胁如若不去,则诛其满门,他惧其淫威,不得不带着妻女从江南万里迢迢的赶回洛阳。荀彧便给他出个主意,告诉上表称自己年老体弱,不适舟车之苦,病倒了,暂时不能入京,待身体稍适后既行入京,先拖上一些时日,等诸侯讨董后董便没有心思管他了。他从荀彧之言,来了个拖字决。其实董卓招贤纳士不过是做个面子工程,请这些人入京只不过是让他们当花瓶,对他们并不十分看重。此前威胁蔡邕,不过是觉得他不识实务、扫了自己的面子。如今既然蔡邕服软,那董卓也不会派人去查看一下真病还是假病,心想“养病就养病呗,万一进了洛阳,自己听不惯他的唠叨,把他给宰了,岂不是恶了自己的名声?”
而这个名字刘璋当然不会陌生,来到汉末虽然首次听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他却也知道蔡邕这个有着诸多“家”的大人物,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而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才貌双全的女儿——蔡文姬!
虽然蔡氏父女名声极重,刘璋却不免有些失望,他原以为自己可能再斩获一名或如荀彧、郭嘉、徐晃、黄忠这样的人才……
可是荀彧的开导很快便让他开心起来。荀彧告诉他,或许蔡邕施政、打仗不行,然而他学养深厚、刚直不阿,灵帝时因直言劝谏而获罪被流放江南,这让他在仕林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他能投到刘璋麾下,将极大的增加刘璋在士人心中的份量,对以后刘璋招揽人才将有莫大的助力!一个政治团体想要沿续下去,人才不能出现断层,因而培养人才是一个政治团体的重中之重!蔡邕学识渊博且长于教学,知己(所谓往来无白丁,能和他做朋友,能力想必不会差,不然话不投机半句多,如何还能做朋友?)、学生更是遍布大汉,如果蔡邕投效,则可借他之名招纳其好友、学生办学,为源源不断的输送各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