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工业中华>第114章 秦铠的算盘、中堂的伎俩
子话还是直白话?

“自然是直白话啦,秦大人现在说的可是关系国运的大事啊?”

“直说吧,这广西、云南边军军备废弛,恐怕难以担当大任,中堂大人派驻的鼎字营,确实是一直劲旅,但是鼎字军不过五六千人马,还真不知道能否顶住法国人的进攻!法军据我知道的消息,在南越已经有接近三万的兵力了!”

“三万!”周馥对这个消息也是颇为惊讶,显然大清王朝对于这个消息毫不知情,他虽然未曾领过兵,不过在曾国藩和李中堂手下为官多年,那也是知道这军中之事的,三万农夫是没什么可怕的,三万正规的洋鬼子军队,那可不好糊弄!

看来目的达到了,李中堂那是什么人啊,怎么会看不清楚局面呢,中法战事之后,人人都说李中堂误国,其实分析双方实力,差别确实很悬殊,从人数上来说,法国正面投入战斗的兵力最高时候达到了两万,而清军投入的则达到10万之众,宣光之战,两万众号称精锐的清军,进攻仅有600法军防守的宣光,结果数月的围攻,精锐尽丧,不得已退兵。

这其中战力的差距实在有些让人嗔目结舌,而让人搞笑的是,这些坚城原本都在越南和中**队的掌握之中,法国人仅仅以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就轻松占领,然后用来对付枪械落后、攻城能力极差的清军,双方将领战术意识上的差距更是明显!

而满清政府的那帮权贵们更是借着国战的名义大搞内斗,在他们看来,最好通过与法国人的战斗把北洋消弱、打垮,然后旗人才能再一次掌握主动,他们的大清国才能再一次的由旗人来掌权。内斗的压力和外敌的强势,显然是促使中法战斗结果的重要因素。

因为……即便是镇南关大捷之后,清军攻克谅山等重镇,其实已经无力进攻越南腹地。面对坚城,落伍的大清国陆军,凭借着6成以上的冷兵器部队,根本无力进攻!

周馥沉思了半响,才抬头问道:“秦大人,难道这越南的战局就无法改变了嘛?”

他自然明白,现在国内越南战局的主导力量并不在李中堂手中,虽然鼎字营现在暂时算是驻越南的统帅,但是军机处、清流党可都盯着那边呢,此番中堂大人和法国公使宝海签订的协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最新的消息是,军机处的大佬们已经秘密决定要重新和法国人谈判。但是谈判是要有资本的,现在的资本……却还都是这位年轻的福州布政使给挣来的!

“那倒也未必,”秦铠站到了当中考究八仙桌旁,拿起盘子中的一些茶杯,在桌上摆了开了,“周大人请看!”

周馥凑上来,之间桌上摆着五个杯子,他知道秦铠这是在讲解兵事,但是具体这五个杯子代表什么就搞不清除了……

秦铠逐一点着杯子,“这些分别是越南的防御重点,顺化、海防、河内、山西、北宁!”然后他指指下面,“这是法国人占领的南越,从南越进攻越南中部、北部,只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走海路占领海防,然后河道一路向上,占领河内,进而进逼山西、北宁,第二条是从河静山口沿红河向上,直逼重镇山西!”

周馥对这些也是略懂,在一旁用心记下,频频点头!

秦铠又指了指顺化,“顺化是越南中枢,不可有失,我已令护**三营在顺化修筑炮台,协助越南人编练京城亲军,然后以水雷封闭航道,法国人要想进攻顺化,必然付出沉重代价!”

他又指了指河内、山西,“重兵屯集这两战略要点,与法国人打守城战,切断法国人小炮艇逆流而上的河道,则法国人没有大量火炮的支援,只凭借步兵攻城,我军胜算大增!”

越南之战,河内、山西这两处平原重镇的失守,让法国人轻松找到了囤积战备的地点,而且这里地处腹地,占领之后四通八达,而清**队则处于处处设防、而处处都无防的尴尬境地。

周馥琢磨了片刻,中堂大人可是交代的很清楚,让他来探探秦铠的底细,中堂大人只要一个问题的答案——“越南能不能守!守不守得住!”不过秦铠说来说去只说了一个问题,能守!

却不说守不守得住,若是法国人的目的是攻略越南全境,那么这已经超出了中堂大人签订的条约范畴,也是超了中堂大人的底线,对于位极人臣之顶的他来说,再上一步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如何维持地位和声誉自然是最重要的选择,作为首席幕僚,周馥自然也是如此考虑的。

他抛出了最后的底牌,“秦大人,在越南获得一场、甚至两场大胜,打消法国人占领越南全境的打算,然后再由中堂大人出面谈判,我想这会更加合适一些!”

李中堂的底牌,秦铠已然明白,这次来自己也是来摊底牌的,你李中堂在越南的棋子,咱已经下黑手替你搅合和,不过咱可不是损人不利己的腹黑分子,咱可是处处替你李中堂考虑好了的,那个潘鼎新放哪里就一祸害……

“中堂大人若是有此意,在下愿意效犬马之劳,只是仅仅凭借护**的力量和南洋水师绝对无法对抗这法国人三万远征军的,不知道中堂大人可有增兵之意?”

“增兵?”周馥摇了摇头,“秦大人,这几无可能,不过这云南、广西的边军那是尽可调动,七八万之数还是有的,军机处会下令全力驰援。”

秦铠听了一脸黑线,这些云南、广西的边军又不听我号令,不过这话又不能明说,点头称


状态提示:第114章 秦铠的算盘、中堂的伎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