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工业中华>第1209章 邓世昌的决断

从埃斯美拉达号上传递而来的消息,显然大大出乎了这次南美联合舰队尼加拉瓜大游行的组织者邓世昌的预料,联合舰队离开厄瓜多尔埃斯梅拉达斯港时,都没消息说有美国战舰出现在南圣胡安港周围,而且从智利驻尼加拉瓜领事馆传出的消息,虽然厄瓜多尔政府态度强硬,但事实上却十分担心来自南美邻居们的一致声讨,马丁内斯总理正和总统阿塞维多讨论作出何种妥协来解决这一外交麻烦。

但现在摆在面前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麻烦,从港湾内升腾起的烟柱看起来,至少有3-4艘美国战舰出现在尼加拉瓜港口内,最要命的是,自己至今对此毫无知情,这才是兵家之大忌,不过,此时此刻,邓世昌自然不会有任何退却的想法,就算是美国舰队出现在这里,即便这里只有两艘中国战舰,但这丝毫不影响中国海军展露在太平洋上的影响力。

“从内侧航道向前推进,命令联合舰队跟随我舰行动!”邓世昌立刻冲下瞭望台,大声的发布命令,同时命令早已除去炮衣战舰立刻进入战备状态,而高高飘扬的提督旗则迅速向同样意外的联合舰队战舰发出了明确的命令。

站在镇远舰略显低矮的舰桥指挥室内,这艘曾经的中国第一巨舰已经全力加速,不过,即便进行那个了动力改造,但先天不足的底舱设计使得战舰的最高速并未有直接的改观,但这丝毫不影响每一位战舰军官和士兵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战斗意志,这艘下水已经足足17年的铁甲舰,依然拥有击败面前所有敌人的决心!

“报告!”瞭望台军官冲进指挥室,“将军,埃斯美拉达号发来消息。确认敌舰为6艘美国战舰,旗舰是美国战列舰威斯康辛号,其中还有至少2艘战列舰。其余情况不明!”

威斯康辛号战列舰,完全不用副官翻出资料。邓世昌也都能立刻明了对手的实力,美利坚合众国在古巴一战中,以印第安纳级战列舰为主的主力舰队全军覆没,最终只剩下一艘缅因级二级战列舰装点门面,而缅因级战列舰完全是个样子货,最终导致了美国在之后的1年内彻底失去在东海岸的海上影响力。

但是,强悍的美国工业能力,虽然缺乏生产国内高端夏级、汉级战列舰的能力。但确确实实拥有量产战列舰的工业储备,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国海军就陆续接收了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联合钢铁造船厂交付的奇沙治级战列舰和伊利诺伊战列舰共计7艘。

出现在港口内的威斯康辛号战列舰正是伊利诺伊级战列舰的最后一艘,事实上,由于古巴战争中的惨败,晚于奇沙治级战列舰提交生产的伊利诺伊级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海军应多来自远东威胁的设想,奇沙治级战列舰在中美大海战之时已经在工厂舾装,所以整体性能相比在古巴一战中全军覆没的印第安纳级提升有限。

奇沙治级战列舰排水量12000吨,仅比印第安纳级多了不到1000吨,航速倒是快了不少。达到这时代战列舰较平均的17节,但火力上也就是个印第安纳级的翻版,若是再遇到中国海军。还是一样的吃瘪,但稍晚投入建造的伊利诺伊级战列舰,则几乎是完全推翻的之前的设计。

排水量直接从初始设计的12000吨,一下子就提升到14500吨,而主炮也从两座双联12寸、40倍径主炮增加到3座12寸双联主炮,动力上更是美国人着重改进的方面,伊利诺伊级战列舰安装了32座立式康威锅炉,并且采用了美国本土最优秀的四胀蒸汽机,最早一艘伊利诺伊号战列舰下水时。就取得了超出设计功率30的惊人成绩,动力达到29000马力。最高航速突破了20节……

10点25分,在双方接触后20分钟。邓世昌终于获得队列最前方传递过来的消息,但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将自己指挥的镇远舰改为埃斯美拉达号战列舰,以夏级战列舰的实力,邓世昌完全不用担心与威斯康辛号的对抗结果。

不过,智利等国战舰几乎都是中国的出口品,在强悍的吨位、装甲和火炮口径外,最关键的无线电和火控技术并未列入交易内容,所以,目前这支联合舰队的作战效能小染远远不如同等吨位的中国舰队,而镇远舰虽然经过了一系列改造,但使用炮位射击指挥仪的主炮显然并不具备国内主力舰的作战效能!

不过,这显然根本不属邓世昌要考虑的情况,让南美四国联合向尼加拉瓜施压,只是为了展现北京的态度,北京需要舰队来施展的影响力,作为舰队指挥官而言,就必须全力以赴的去达成……置于面前的对手,即便是美国如今最强的威斯康辛号战列舰!

“智利、秘鲁海军指挥官发来旗语,希望先和美国舰队进行沟通然后在进入港口!”正在邓世昌朝着远处海湾张望之时,副官带来了新的消息。

邓世昌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表情,这些南美人,完全是一副墙头草的模样,看到美国佬的舰队,虽然联合舰队整体实力完全不弱于对手,但却立刻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自己可不会让他们这些家伙作出任何有损中国利益的事情!

“向智利人、秘鲁人回复消息,我们将和美国人进行沟通,让他们紧随镇远前进,并做好战斗准备!”邓世昌轻拍桌子,毫不犹豫的作出决定,而此时此刻展露在他面前的局面,以他的观点来看,完全没有让美国佬讨便宜的机会。

虽然还不明确美国舰队的实力,但是,美国舰


状态提示:第1209章 邓世昌的决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