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工业中华>第790章 大战前夕

双城子,这座俄国滨海防御线上至关重要的要塞,在8月6日前,双方的战斗并不算激烈,虽然之前塔米尔要塞的失陷,让瓦西里少将感到不小的压力,不过,中**队在攻克塔米尔要塞后,并没有立刻发动进一步的进攻,而是开始在不到00米距离的塔米尔要塞附近构筑起一些土木工事。

双城子要塞两面环山,但其实都是些不到300米的低矮丘陵,配合要塞作战,山岭上都构筑了坚固永久型工事和步兵坑道,而西北面是绥芬河,中**队占据的塔米尔要塞就是绥芬河旁,所以,瓦西里少将基本判断,对方进攻的方向,显然只有从北方的正面展开。

毕竟其他方向都缺乏足够让大部队进攻的空间,所以,要塞内大批的军队被布置在正面的数十个堡垒和炮台内,要塞东偏北方向的3号高地上,由纳塔利上校负责防卫,坚固的炮台和一体式贯通坑道内驻防了两千名优秀的贝尔加团步兵,掩护着城市的防区右侧。

作为在双城子驻防5年的军官,瓦西里少将的判断,基本上综合了整个双城子要塞防区的情况,不过,唯一的小问题,是因为塔米尔要塞的意外陷落,让整个要塞的右翼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空挡,不过,对此他也有了安排,塔米尔要塞东南2500米位置上的四座炮台和步兵堡垒形成了足够封锁这一缺口的轻重火力。

当然,瓦西里少将显然不可能高枕无忧,事实上,形势的严峻让他都彻夜难眠,要塞严密的防御体系他自然还是放心的,但是,斯帕斯科方向的援军溃败的消息传来之时,他就意识到,自己已经的保守战术已经酿成了大问题。

对方围困双城子的真正意图应该是打击援军,他如果当时就判断出对方的动向。以城内兵力,很有希望能够将围困要塞的敌人击溃,毕竟对方只有相对简陋的土木工事,而双城子的俄**队,可是配置了重火力的俄国精锐……

这念头还促使了他犯下了另外一个错误,盘算着趁着对方大军不再城外,他派遣了萨留克斯中校领着8个营的兵力试图夺回塔米尔要塞。结果却是让他大跌眼界,昨天发起进攻的军队。根本都没能靠近已经在火炮对轰中有些残破的塔米尔要塞,就被对方新布置的炮火和机枪彻底的洗礼了一会,扔掉800多具尸体,鼠窜回城。

萨利克斯中校自然被瓦西里少将臭骂一顿,不过,接下来从前方逃窜下来的斯帕斯科的哥萨克骑兵团溃兵带来了当时作战的详细情况,听说哥萨克骑兵团已经完败给中国骑兵后,瓦西里少将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滨海行省、阿穆尔行省辽阔的疆域,哥萨克骑兵无疑是整个边防力量中最重要的一支。而一直来,俄罗斯帝国能够在中国边境不断生事,到处驱赶那些非斯拉夫裔的原住民,最重要的就是哥萨克骑兵力量的存在,现在中国人竟然暗中训练出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对方要彻底驱逐俄国字啊远东势力的目的和实力,已经是明明白白的阳谋了。

他立刻将获悉的消息派人从翻越丘陵地带送往海参威。而他立刻下令征调双城子内所有青壮,事实上,现在双城子内的俄国男子,大多数是本来就是武装农夫出身,其他的则是响应沙皇远东移民的政策而来的,在战事的临时征兵。可以让远东兵力增加一倍。

瓦西里少将显然也准备这么干,经过参谋部的预判,可以在几天内,征调至少五千人补充到军队中去,而且这些人都应该有一定训练水准的武装哥萨克,若是兵力损耗持续下去,还能继续征召差不过五千新兵。双城子要塞绝对不可以陷落!

不过,城外的薛超、刘永福合兵之后,可没有给瓦西里任何的喘息机会,前面几日围城打援,外面的军队可也没闲着,炮兵指挥官唐放在考察了当日炮击塔米尔要塞的成果后,发现俄国人的要塞构造确实不简单,基本都是巨石和一种类似与南洋工业生产的水泥制品建造。

事实上,这时代的水泥,至少存在七八种不同的配方,比如英国人拥有专利的帕特兰水泥、法国人的兰伯特水泥、美国佬的欧内迪斯水泥等等,这与南洋体系下的白垩土水泥生料还是有些明显的区别,不过,要塞整体的防护强度上确实达到比较惊人的地步。

目前参与炮击双城子要塞的重炮仅有6门210野炮对这种要塞破坏力相对有限,不过,俄国人为要塞炮台构筑的一部分步兵堡垒,倒是让野炮找到了发挥的机会,毕竟并非所有步兵堡垒都是与要塞一体式的构造,不少外围的堡垒,在野炮的轰击下,还是可以被摧毁的。

唐放还专门考察了一下当日塔米尔要塞被重炮击破的那一段城墙,仔细研究后,他也颇为惊讶,当时210重炮的连续轰击,直接命中这一段要塞墙体至少有25枚以上的炮弹,甚至在另外一侧,至少有七八枚重炮在墙体上轰击出一个直径3米的巨大裂缝,却没能引发墙体崩塌,倒是这边直接命中的3发炮弹,导致了右翼墙体的垮塌,这不得不说是俄国佬的豆腐渣工程所致!

很快,炮兵阵地被秘密向前移动,6日傍晚前,整个炮兵阵地已经移动到塔米尔要塞西北的土丘后面,唐放也是不得不冒一冒险了,阵地放在这里,其实还要担心一下身后的绥芬河,毕竟这河道可没在自己控制之中……

不过,随后他就得到消息,下游二镇已经突破俄国在绥芬河的防御,直逼卡纳库伯要塞,并且在绥芬


状态提示:第790章 大战前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