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道命>序章

茫茫世间万物皆以实为境,以观为界,传周遭世界既有大千之境,亦有大千之物,更含广大无边的人世,浩瀚无尽,然凡夫俗子终究是一粒微尘,岂能撼动天地,探其神秘之所在,但修真界,疆域无垠、苍穹九霄、神乎其神,不仅奇人异士众多,鬼怪之变、妖魔之谈更是常见,因此凶禽猛兽、蛮族夷人、瘴毒异类、洪荒之种皆足不为惊。

自太古以来这片神州浩土既有丰沃之壤,又有山河之险,既含滨海之魅,又括万物之秀,古有俗谣:山涧万里难寻巅、谷峰不尽云雾缠,沧海茫茫波涛远、天地之灵亦是仙,修真大陆始终披着它神秘的面纱,让人不可琢磨,大陆历经沧桑恒古久远,无人知晓它始于何时,历经几载,只知有了这世间万物,便有了这浩瀚之域,因为世人相信是万物的神创造了一切。

浩瀚之疆山灵水秀、云雾成峰,是东有太玄、西有百脉、南有滨海、北有雪域,而最被称为神灵之地的,莫过于百脉一带的百脉南川,百脉峰群起连绵、余晖相迎,天地奇艺尽显其中,是修道之人的圣选之所,而越往西去却多为荒芜茂岭人之罕见之地,传在哪西荒蛮夷处,有一峰名为丹云,此峰雾岚飘荡、耸入云霄、腹地深广,周处多灵怪出没,实乃人间罕见之地,那西域荒芜一带竟能通向何处,又隐藏着什么,距今亦是无人考据,也无人知晓。

据古有《来石传》记载;世间万物包罗万象,何事何物皆有对立,亦有正反,以成互补,方能天地循环,据说自盘古开天以来,修真大陆原是一片黑土焦岩,整个天地在凶险中孕育着一丝仙气,传满神在游历之余正好路过,她探觉这片浩瀚疆域时,感觉颇为古怪诡异,浩瀚之域虽有大地苍穹,但山是死山、水是黑颜,云雾昏暗、飞沙走石间、无丝毫生气。

正沉思之际,忽感天地撼动,地洞山摇间,几股邪恶之灵在滋生,作祟于整个大陆,在邪恶之能欲而破出之时,一颗呈椭圆之状的大石,悬于崖峭之上,引得满神注意,此石含大股通灵之光,泽而透亮,充斥着正义之能,顷刻间满神施身做法,将大石化为七块石碑散落人间,以灵石之能镇压四疆,又在太玄之东施化一界,将幽灵恶魔以困此界,称其玄界,修真大陆才得以死恢复燃。

满神在离去时,深觉星火虽以已初现,但趋于微弱巨,巨石虽能一时镇住邪恶之蚀,但并非长久之计,并感此界日后并非寻常,定有强者孕生,应得上天眷顾,为达正邪在万物中的制衡,故再施大法,将七块石碑赋予脉轮,夺天地之造化,刻为上奇古文予后人参透,七碑代表七大脉轮,每轮各异,称七脉之能,修者若能修完七脉,将能得道飞升,进入无极、晋位神灵、以达永恒。

虽是一古老记闻,却总能让世人不可否认,在深山险峻处,果真寻得有几处碑文,上有记载脉轮之法,模糊行迹,艰深枯涩,实难易懂,琢磨不透,然让人深感疑惑的是,事经沧桑,却仍有一处碑文未曾显世,无处寻得,这与传闻七碑之能并不相符,世人不知如何是好,却不知脉轮之修,岂是平常凡夫俗子所能轻易悟通。

而不知年几何,却出了一天地游子,此人奇异古怪、性情豪荡,闲游四海、一身破旧袈裟,并不像是什么高人,却能将这六处碑文抄成古卷,逐一悟通,自创一门脉修之法。

传此人是一佛门中人,早已创派佛门,收有弟子,为游说众生,感悟佛法,一生踏足凡尘,因佛法高深,又爱游历世间,万佛子便成了他的法号,为修佛法他如痴如狂,然岁经年久,道行仍在高处不进,他一生傲气锋锐,脉修虽进入高深缓境,却创高深功法无数,传闻此人曾修一神秘功法后而性情大变,从此隐没而去,至今仍是一个迷,有人说他是他是隐世闭关自修,更有甚者说是那万佛子老祖早已羽化登仙,世间顿时众说纷纭,可随年代久去,此人也是淡出众人之论,而他所作的脉修古卷,也是为后人得道了参用,故后世之人把这万佛子敬称为修真老祖。

不知是世人愚钝,还是这脉修之路本就艰阻,参透之法总是各抒己见、林林总总不可同之,以七大脉轮的修法,却始终各异,然在佛道两系中却大有成效,佛曰:因缘所生法,万物皆为空,万物皆众缘而生,道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两派系在以脉轮为根基的修炼之道上,虽有不同之处,却也大体相同,被世俗得到了认同,也正符合古碑之文的三之大境、七之小脉所著,只是方式各异。

所谓三之大境分指太极境、天地境和神灵境,七之小脉分指根脉、腹脉、脐脉、心脉、灵脉、帝脉和神脉,三之大境的根基却在七之小脉之中,正为根、腹、脐三脉为太极境,共计九层之修,而心、灵、帝三脉为天地境,亦是九层,步入神脉,进入神灵境亦是最后一脉,方入大境,而据说最后一神灵境因缺失最后一块碑文而变得参而不透,九层修法千变万化,奥妙无穷,且是无尽无修、无根无源、无千无万、无始无终,是难修得的大乘之境,至今亦是无人能悟出其中之道,或许这最后一脉,本来就是个谜,一个让世人只能把它当作传说的谜。

正是人们为参透脉法而津津乐道之时,却相传有这样两个修炼至尊者级的人物,二人中一人叫施妙,一人化名龙老,两人是继修真老祖之后的又一代


状态提示:序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