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只咬了一口,还不等咽下。他就远远看见一个白发老妪正带着她膝下小孙,正艰难的走下一道土坡,向这边来了。
姚平见此情景当即起身朝他们迎了过去。他想,若不是遇得什么难事,一个白发老人怎么会带着一个膝下小儿走至这人迹罕至的崎岖的路途中。
走近二人,姚平见老妪神态哀伤,小儿亦露倦容,心中便也猜出了七八。不等开口,他先将手中的干粮掰作两半,一半给了小儿,一半给了老妪。老妪眼含热泪一再感谢,小儿则接过干粮张口就啃,姚平见他吃的着急,便将腰间的羊皮水囊也递了过去。
“老人家,您带着小孙是从哪里来?”姚平问道。
“恩人,老身我是一路从晴甫走来。可怜我孙也随我一路乞讨。”老人有些哽咽的说道,“恩人你这是要往哪里走?”
“老人家不必叫我恩人。我也是晴甫人,只是多年未归家了,这正是要回家去。”姚平说道,“听说晴甫现在遭了灾,可有此事?”
姚平的话显然又勾起了老妪的回忆。老妪抹了抹眼角的泪滴哀婉的说道,“是,家乡发了大水,淹了田地,淹了房屋和屯粮,就连那田里的人也,.....也都冲得不见了。”
听到这些,姚平就不愿再开口继续问下去了,他怕再度凭添老妪的悲伤。他遂指了指他走来的道路,向老妪说道,“再走不足二里地,前面那里就有个村子了。”
老妪一再感谢。
指顾之间,姚平见小儿几将手中的干粮吃去了大半,而老妪手中的那半块干粮却还完好的依旧攥在她的手中。姚平知道,老妪并非不饿,而是不舍得吃,她是要留给她的小孙在之后的路途上吃的。
在将背囊中仅有的另一块干粮也给了老妪之后,姚平才重新将水囊系在腰间,与他们告别,向东走去。
随着逐渐的接近晴甫,姚平所见到的流离失所的遭灾百姓也变得更多。尽管听人说附近的郡府遣差役送来了一些接济,但其数量还远远不够,更多的饥民还是不得不背井离乡。
临近晴甫郡城时,黑压压的鸟群自东向西从姚平的头顶飞过。他望了望鸟群飞来的山头,只觉得似曾相识。拨开杂乱的灌木,姚平爬山了这座并不算抬高的山丘,他越过山顶,看向远方。
而远方出现的景象,却使姚平目瞪口呆。他看到,在晴甫城的东面,原本广大的田地变为了波涛涌动的海洋!而幸得益于晴甫城地势略高,大水并未涌入城中,但很多失去了田地的百姓,现已在城外支起了密密麻麻的帐篷,等待着接济,将晴甫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