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这种发泡隔热材料,它的原理其实并不是用来隔绝热量的,它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高温分解,然后利用分解掉的部份来带走热量,从而避免热量在物体表面聚集,导致温度过高而烧毁要防护的物体。
在这层发泡隔热材料喷涂完毕,待其完全固化后,还要在整个发泡隔热材料表面再覆盖一层保护层呢。这层保护层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了保护整个发泡隔热材料涂层不被划伤损坏,从而保证其在大气层中能够灼烧分解均匀。
带这层保护层包裹完毕后,接下来就是要将这颗黄金陨石星核固定到专用框架上面。这么大,这么重的黄金陨石星核,不可能撞到返回舱里面。
所以只能利用这种专用的框架将其固定在外面。
这个框架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开放式的返回着陆器,它的整体有两部分构成。首先是固定黄金陨石星核的框架部分,它更像是一个呈现正方体的合金框架。
通过螺栓组合在一起,可以将黄金陨石星核固定在其中。就像是用正方体的框架来固定一颗圆球那样,圆球被框架固定在正方体里面。
只不过这个框架比较复杂,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层用于固定黄金陨石星核,而外层呢则是用于保持正方体外形,在返回着陆器在着陆的时候对固定在内部的黄金陨石星核起到保护作用。
而内外两层框架直接呢,则是用减震进行软性连接,从而起到一定的防震缓冲作用。
待黄金陨石星核被固定在这个框架之中后,随即会被运到着陆上升器下来,然后利用螺栓与这个框架的上部分进行连接。
而这个框架,也就是这个返回着陆器的上部分,其实就是一个减速降落伞包。它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返回地球大气层后,利用减速降落伞包里面的减速降落伞,对装在着黄金陨石星核的框架进行减速,从而让它以一个较为安全的速度降落和着陆,避免因为速度太快导致黄金陨石星核被撞毁。
随着固定着黄金陨石星核的框架被固定在着陆上升器上,接下来就是将望舒一号和望舒二号行驶数千公里收集到的这些月球资源样本存放到着陆上升器的返回舱中。
这些装在着收集到的月球资源样本的容器其实就像是一根根试管,也像一颗颗大胶囊。
每一个试管上面都有独立的编码,这些编码记录着这些样本的信息,比如采集到的经纬度坐标,什么时候采集的,以及采集的深度,条件,采集时候的状态等等,这些都将会成为研究月球这一区域地址演变的重要数据资料。
所以这些月球资源样本被非常整齐有序的放置在着陆上升器上面的特制返回舱里面。
这个返回舱就像是一个大罐子,从外形上来说,它与其它的航天器返回舱,包括载人返回舱其实都很像。
而在这个返回舱内部,为了储存更多的月球资源样本,也是为了确保这些样本能够安全的运回地球,所以对舱内进行了特殊的设计。
利用太空防震海绵,在舱内构成了一个个类似于蜂巢结构的空格,这些装着月球资源样本的小试管,或者说大胶囊会被固定在这些空格子里面。这样以来,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对这些装着样本的试管进行非常好的保护,避免在运输包括在降落着陆过程中因为震动而导致损坏。
将这些样本全部装入完毕,这也意味着这艘返回式月球实验飞船的着陆上升器在月球的任务将告一段落。
接下来,它将运着黄金陨石星核和月球资源样本从月球升空,返回月球轨道,与停泊在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推进器进行对接,然后一起返回地球。
传统的登月着陆上升器其实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着陆器,负责着陆月球任务,而在着陆器上面还有一个上升器,它的任务主要是携带登月人员,又或者是月球岩石月壤登样本从月球上发射升空,返回月球轨道,与轨道推进器进行对接。
而吴浩他们这次这艘返回式月球实验飞船的着陆上升器它其实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它将着陆器与上升器融合在了一起,而不是没有进行分离式设计。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资源浪费,着陆器不会留在月球,会一起从月球升空与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推进器进行对接。
而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浪费,因为当返回的时候,着陆器已经不再需要,所以完全可以舍弃掉,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降低从月球升空的技术难度,同时也节省很多成本。
但是余成武周向明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设计,其实就是为了实验和探索可重复使用。
传统的着陆上升器是一次性的,所以可以舍弃。而吴浩他们要的是多次反复来往月球,如果使用一次性着陆上升器的话,成本太高,而且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而像运载火箭一样采用可重复使用技术和标准设计研制的着陆上升器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均摊到单次任务的成本就会降的很低。
这艘返回式月球实验飞船本身就是一艘技术实验飞船,它上面所使用和实验的这些技术本身就是为了后期载人登月以及多次来往月球准备的。
所以这艘飞船的着陆上升器也就是按照未来阶梯式载人系统中承担月球进出任务的可重复多次使用的着陆上升器相关技术标准研制的技术验证型号。
随着一切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