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大军缓缓的在拓跋史蜀的统御下开始拔营东去,长城上的守军此时也是得到了消息,张德清得知了东突厥人向东行军的消息,于是便是松了口气,前些日子斥候来报称东突厥人的军营中似乎是发生了一场兵变,抬出来不少尸体。那个时候还以为是东突厥人的疑兵之计,想要诱骗自己出兵进攻,现在看来确实是军中发生了什么变动,这才让东突厥人转到东进,只是具体是因为什么还不得而知,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张德清将东突厥人的动向告知给了此时远在敦煌的李文渊。
李文渊看着手中的情报,便是暗自点了点头,东突厥人在长城上撞了满头的大包,此时受挫退去,转道向东想要寻自己的弱点武威郡下手,不过这倒是那些东突厥人想当然了,若是先前,自己可能还会手忙脚乱的应接不暇,但是现在有了长城守备军争取的宝贵时间,将武威郡防线设置的如同铁通一般,还能让东突厥人和梁师都再撞一头包。于是便是将东突厥人东进的消息告知给了远在武威郡坐镇的庄伏狄,让他早些做好准备。
东突厥大军在进攻长城失利之后,始毕可汗吐血晕厥,拓跋史蜀在军营中强化自己的掌控能力排除异己,便已经是耗费了月余的时间,就在这宝贵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武威郡的百姓在官府的帮助和组织下,顺利的完成了对于田地间粮食的抢收,此时也是顾不得会损失一部分收成了,毕竟东突厥人随时可能会来,有收成总比颗粒无收的好。
庄伏狄组织军队配合李文的官府将粮食抢收完毕之后,便是安心了不少,至少有了这些粮食他可以坚持的更久,同时武威郡的百姓也可以坚持的更久。于是庄伏狄便是在整个武威郡内都布下了大阵准备抗击梁师都和东突厥人的军队,这回因为东突厥人在长城防线外所浪费的时间比先前自己最乐观的估计的还要久,于是这回武威郡负责防守的军队不再是只有一个第七军团了。
此次武威郡面临入侵,而李文渊的大军又聚集在西面的草原上,武威郡防守力量过于薄弱,而且武威郡作为李文渊最早安抚下来的城市,一应的福利政策也是推广的最早,最全面的,人民安居乐业之下很难征募士兵,反倒是新征服的其他地方的百姓参军热情很高涨,征兵点时常是爆满的,但是西域军有规定,一家之中独子不征,兄弟多人的话则是取长征募,不过即使是取长还是要考虑到一个自愿的问题的。但是此时西域其他地方的兵营中正在训练的补充兵还要兼顾着补充西线战场上军队的损失,此时拿不出太多的兵力支援东线,而且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三千骑兵现在正在缓缓地向张掖郡集结,准备在张掖郡集结成军以后在向东驰援武威郡,只是这最远处的军队要从且末郡赶来,尚且需要些时日,所以来自外面的援军便是不用想了。
但是这回武威郡危急,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武威郡的百姓便是也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何况是人呢。于是武威郡的百姓们便是将各户的青壮都送到了武威郡的征兵点,参与武威守卫战。
自古以来为将者的大忌便是私自扩军,毕竟每每随着私自扩军而来的便是为将者所掀起的大规模叛乱,所以庄伏狄便是将武威郡百姓的参军热情以及自己所构思的组建一个武威临时守备师的计划告知给了李文渊。
通过信鹰,远在敦煌郡的李文渊在当天稍晚些的时候便是得到了消息,在文书上详尽的写着庄伏狄的计划:现在武威郡百姓为求自保纷纷送自家子弟前来参军入伍,而且武威郡现在没有任何及时的外围援军的支援,按照他自己的推演,即使是最快的那两支骑兵师前来支援也要在东突厥人的军队到达后的半个月,所以现在武威郡最缺乏的就是一个能够坚持半个月的实力,仅凭借第七军团的话只能守得住武威郡城,但是却守不住整个武威郡的百姓,所以他计划将武威郡的青壮编制为四个武威守备师,编制便是按照正规的西域军师的编制来,配合第七军团在整个武威郡内进行对来犯之敌的全线阻击,力图让战场尽可能的摆在武威郡的边境附近,防止东突厥人对百姓的袭扰。
李文渊又拿起一旁庄伏狄的个人资料反复的看了看,又闭上眼睛思索了片刻,先前长城外东突厥大营中的变故早就通过夜枭传到了李文渊的耳中,其详细程度甚至比始毕可汗知道的都要详尽的多得多,但是庄伏狄清白的身份和对李文渊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所提倡的民贵国重君最轻的思想十分的拥护,于是便是不再犹豫,直接提起笔在另一张纸上写了些东西,交给信使通过信鹰发回武威郡。
次日清晨庄伏狄也是得到了李文渊发回来的文书:武威为大,特许成立西域军第九军团,由武威郡鹰扬府的学员尽可能的择优作为军事主官组建第九军团的军官团,但是战后必须接受整编调整,其余的都有庄伏狄自己见机行事。
庄伏狄自然是不知道自己的全部资料早就在李文渊面前了,甚至于自己的祖父一辈的一些事情都被夜枭查了出来,他只是知道对于自己要在武威郡扩军的事情李文渊非但是同意了,而且还毫不迟疑的给了自己一个第九军团的合法编制。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涌上了庄伏狄的心头,而且庄伏狄在西域中李文渊治下的所见所闻,也是了解了李文渊并非是其他人的那种信口雌黄的许诺一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