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日不落盛唐>第二百六十九章 妙计

“将军怎么会下这样的命令?你确定这条命令是将军亲手交给你的,而不是他人假借将军之名告诉你的?此事事关重大,你可千万不能有任何的隐瞒。快快将你拿到这个命令的前后经过如实的告知于我。”刘文静在接到了李世民的命令之后,便是有些狐疑地看着面前的传令兵说道。

“长史大人,这条消息确实是将军在我面前写完之后亲手交给我的。而且在给您之前,这道命令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手,即使是我在途中都没有打开过。毕竟私自打开军令的罪过任我有几个脑袋也担不起的。”传令兵听到刘文静的话之后,便是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

那就奇怪了,刘文静听了面前传令兵的话之后便是皱着眉头,在心里暗想道:上一次西征的时候的将军不是这样的性格啊,那时候比起现在来说军势还要弱上一些的时候,将军尚且敢凭借那些弱军主动出击,从而击败对面的秦国军队,怎么此番带了比先前更为强盛的军势之后,将军反而命令我要避战不出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难道长安那边的命令有所变化?还是说长安出事了,将军暂且在观望状态?所以才不敢拿出全部的实力进攻对面的薛举军队吗?毕竟薛局手下的军队都是些乌合之众,就算是准备时间足够充裕,也绝对抵挡不住此行西进的唐军的啊。

正在刘文静暗自思?的时候,旁边的传令兵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出言对刘文静说道:“对了长史大人。将军最近的身体状况似乎不太好。我听伺候将军的人说将军最近几日接连的有眩晕症发作,而且似乎最近几天来说越来越严重了。”

刘文静听了传令兵的话之后,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先前所想的确实是有些麻烦了,将军之所以要下达这样的命令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不想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这才采取的守势,等到将军身体恢复之后必然就会下令进攻了。在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刘文静便是通令全军抵达前线之后就地扎下大营,严防死守避战不出。

就这样,西进的唐军一路走走停停到达安定郡的时候,薛举的军队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得到了唐军抵达安定郡的消息之后,薛举的军队也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出了大量的哨兵前去打探对面唐军的情报。唐军自然也是相应的派出了自己的哨兵。于是在两支大军绞杀在一起之前,各自派出的哨兵们便是率先的在局部爆发起了战争。

一路远道而来疲惫不已的唐军哨兵自然比不过在安定郡内休养生息了多时,而且同时又是熟悉了附近地形地貌的薛举军的哨兵的。于是在第一轮哨兵之间的交战中,便是惨败而归。这个时候刘文静才终于的正面认识到了李世民传来的命令中所说的薛举军队的强大到底是怎样个强大,虽说在第一轮的哨兵之间的交战中刘文静的唐军落了下风。但是在他看来,自己手下的军队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因为自己连日以来的行军导致的人马疲惫不堪,所以在此时被薛举的军队以逸待劳的突然袭击下,这才不敌。若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修养生息的话,薛举军绝对不是自己手下这支军队的对手。不过刘文静虽然十分瞧不起对面的薛举军队,但是对于李世民的命令却还是如实的执行了下去。从驻营地址到营内的巡逻队和岗哨的安排全都是按照最高的防守等级来安排的。薛举的哨兵也探听到了这些情报,便将对面唐军扎下的营垒的相关消息传回了后方。同时几乎是所有放出去的哨兵们都不约而同的传回来同一个信息:唐军阵营防守严密,夜袭恐失败。强攻可能会损失惨重,最坏的结果便是强攻失败。

薛举拿着这个情报不住的头疼,他手下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确实是较为堪忧的。他手下的军队大概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宗罗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一个是前来归顺自己的有钟利俗带领的岷山羌众们,一个是支持自己的势力所提供的自家府兵,最后一个便是自己举事之后从自己的治下征召来的士兵。在这四个部分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便是支持自己的势力所提供的府兵,在这些府兵之中的大多都是年纪正合适的精壮汉子,而且他们受过相关的训练,在组织性纪律性方面要比其他部分来说好的很多,排在其次的是宗罗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这支军队虽然组织性纪律性没有府兵那样强,但是胜在作战勇猛,而且极其的讲义气,在战场之上冲杀起来能够相互抱团。而且往往能够死战到底,没有一个人投降。再排在其次的便是岷山羌众们了。这些羌胡虽然打起仗来同样是悍不畏死,但是一到战场之上却经常的各自为战,彼此之间难以相互照应,往往被敌军围而歼之。排在最后的便是自己从治下招来的农夫所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能够做的仅仅是在平常的时候弹压地方或者就是面对境内的匪患,产生一些震慑的作用。自己现在手下将领匮乏,想要将这支农民军训练成精锐部队也是极其的困难的,所以也就仅仅能对境内的土匪势力达到震慑的目的。一旦真的打起仗来的话,可能连境内的土匪势力都打不过。这样的一支军队薛举怎么敢拿到两军阵前来使用呢,所以薛举此行带来的军队就还是以宗罗睺的农民起义军和岷山羌众为主。至于府兵,薛举将他们安排到了自己都城的防御上了。毕竟自己的一家老小都在都城之中,如果被敌人绕过了自己在前线的军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九章 妙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