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母话音刚落,姜月小不点的哭声便从屋里传了出来。姜水儿听见,连忙回屋去哄女儿。
“姑姑,你在做什么?”小不点姜启刚洗完澡出来,见了姜婐便激动的跑了过去从姜婐身后搂着她的双脚,仰着小脸好奇的问道。
速度太快,姬女跟在他身后都来不急抓住他。
小不点的冲击力太大,又是抱着她的双脚,姜婐没站稳,眼看就要往前倒去,吓得她哇的一声叫了出来!
姜冉见状,连忙冲上去扶住小妹,救了她一条小命。
这时,姬女才赶上来拉开儿子。
现场一片混乱!
姜父出屋见状,不由一脸的哭笑不得。
这婐儿跟她三嫂也学了一段时间的箭术了,怎么双脚还是这么没力?
家里的姜启小不点见人就总喜欢往人身上扑,而家里每一个人都能闪得开站得稳,就只有姜婐闪不开也站不稳!
姜冉扶稳妹妹,刚想嘲笑两句,就见到她被吓白的小脸,不由收了声。嘀咕了句,这小丫头的胆子也太小了!
“启儿,阿娘说过多少次了,不给这样扑在姑姑身上!”姬女一手拉着儿子,一手扶着腰,板着脸教训道。
“阿娘,为什么?”姜启眨巴着眼睛,不明状况的问道。
“因为你姑姑她还没你力气大,你扑上去她站不稳!”姜母走了过来,拍拍孙子的小脑袋道出事实。
姜冉闻言,忍不住噗哧一声闷笑出来。
见状,姜婐不由生气的瞪最爱看她的笑话了!
姜宜出屋见无事,便转身回屋去照看儿子了。姜圆受伤,最好不要移动,姜婐便让他们母子暂时在药屋住几天,她也好就进照看,还不用她跑来跑去。
“姬女,你没事吧?”姜母见姬女扶着腰,不由皱起了眉头,担忧的问道。
“阿娘,我没事。”姬女闻言,连忙松手笑答。
“嗯,没事就好,带启儿回屋去休息吧。”
“奶奶,我不回屋,我想在这和姑姑一起玩!”姜启闻言,连忙拉着姜母的手撒娇要求。
姜母闻言,看了一眼姜婐。孙子淘起来,家里就只有女儿哄得住。
姜婐见状,连忙蹲下身子哄道:“启儿乖,姑姑不玩了,你乖乖和阿娘回去睡觉,我们明天在玩啊!”
姜启眨眨眼睛,瞄了姜婐一眼,才笑道:“那姑姑明天一定要和启儿一起玩!”
“好!”姜婐哄道,牵过他的小手递给姬女。
待姬女牵着小不点走后,姜母才指着桌子上的高岭石开口问道:“婐儿,你这是在做什么啊?”
“阿娘,我在做陶碗!”姜婐知道,不解释清楚,姜母是不会放过她的。
闻言,姜父几人都围了过来,见着了桌子上的粉末,不由疑惑万分,这粉末怎么做陶碗呀!
“婐儿,那这粉末要怎么做成陶碗?”姜父闻言,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心里隐隐升起一股期待。
如果这真能做成陶碗,那他们部落以后就不用幸苦的跑去契氏部落换陶碗了!
姜婐闻言,便开口解说道:“阿爹,这石头叫高岭石,它是一种黏性非常强的黏土。”
姜婐把已经变成粉末的高岭石清理出来,加些清水,便一边揉泥一边解说道:“像这样,把它敲成粉末后,再加些水进去揉它,它就会变成黏性很强的泥了!”
姜父几人站在一旁,惊奇的看着姜婐手里的粉末变成一团泥。
“婐儿,你是怎么知道这石头可以变成泥土的?”姜立见状,惊奇又疑惑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姜婐耍赖皮。
很多事情都不好解释,然姜母他们都偏要问个明白。可是,有些东西不解释的话,又不好让他们帮忙去做。这让姜婐苦恼得不行。
姜远闻言,弯了嘴角走到桌子边,抬手敲了两下桌子问道:“那这泥又要怎么做成陶碗呢?”
姜婐见状,打算先做一个陶碗出来师范一下,“我先做一个陶碗出来,三哥就知道了。”
言毕,姜婐从出屋里拿出一个破了的陶碗来,往里放了些高岭石的粉末,再加了些清水进去调泥浆。
泥浆要调得粘稠一些,用来粘陶土的。
姜婐并不打算做一个转盘出来,而是打算用最简单的盘泥条的方法制作陶碗。
其实,人们最开始做陶罐便是用盘泥条和粘泥板的方法来制作陶器的,而转盘是后来才发明出来的。
调好泥浆后,姜婐先揪出一小块泥,把它压平做底,再搓了一些泥条,抹上泥浆把它们一根根的盘上去。
姜婐把泥跳搓得比较粗,这样盘得比较快,而盘出来的碗也就比较厚。
盘第二条泥条的时候,姜婐便开始往外扩,盘了八条泥条这陶碗便成行了。等陶泥稍微干了一些,姜婐就用一块小木片把它的外壁和内壁刮平整。
“这样,一个简单的小陶碗就做好了。”
姜婐做得迅速,姜父几人看得惊奇。
姜冉伸手,想把姜婐刚做好的陶碗拿起来仔细观摩。却还没碰到,就被姜婐一掌拍掉。
刚做好的陶碗还没固形,软得很碰不得,一碰就变形了。
“阿爹,这个泥碗用火烧过后,就可以变成我们平时用的这种陶碗了!”姜婐拿起她用来调泥浆的陶碗说道。
“用火怎么烧?”姜父听后,疑惑的问道。
姜婐闻言,便清理了一下木桌,在桌子上撒上一层粉末,在上面一边画一边解释陶窑的结构。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