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楚军>第178章 舌战

崇祯帝朱由检,17岁继位,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算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帝国。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导致内部兵力空虚薄弱,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崇祯身边的男人呢?他们的权谋与斗争从未停止,有人拥兵自重结党营私,有人趁王朝危亡铲除异己,有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拥兵自重的,不能说他图了造反之心,因为他要握紧手中的权利自保;铲除异己的,不能说他十恶不赦,因为他们维持了朝局稳定;力挽狂澜的,也不能说他是大忠大义,因为在染缸里很难独善其身。

忠与不忠,很难界定。

当崇祯与黄道周骂战正酣的时候,秦翼明突然插口,让所有人惊讶的目光都放在了秦翼明的身上。

其实崇祯并没有把秦翼明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更在意杨嗣昌,今天他也只是要用秦翼明的外放跟东林当人做一个让步,好让杨嗣昌入阁。可是明显他异想天开了,在东林党人眼里,秦翼明还没有资格当这个筹码。

“黄大人,何为忠?何为佞?”秦翼明问道。

“哈哈哈,当然是敢于言战是为忠,议和卖国是为佞,黄口小儿,多读点历史,想当年,奸臣秦桧,力主议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民族英雄岳飞,这忠奸历史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也就你这样的无知莽夫才会问出这么可笑的问题。”黄道周无比轻蔑,不屑一顾,牛气哼哼。

秦翼明不紧不慢地说道:“是,黄大人说的对,在南宋年代,当时的秦桧确实是奸贼,为了议和陷害主战派的岳将军,的确是资敌卖国,该杀,该跪千年。可是,此一时彼一时,黄大人这样对比是不是在刻舟求剑?”

“哼,有何不同?”黄道周牛鼻子哼了一声,不服气地问道。

“综合国力不同。”秦翼明说道。

“综合国力?什么意思,我大明现在的实力难道还比不上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黄道周不太能准确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但是却能大概清楚,这所谓的综合国力应该就是指的朝廷的实力。

一说综合国力的时候,所有人都是非常的困惑,但是大家都是跟黄道周相同的理解,这理解也不错,只是大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综合国力到底包括那些东西。

秦翼明知道众人的困惑,道:“下官认为,综合国力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人口数量,农工兴旺,府库充盈,兵甲强盛,民勇公战。各位大人,如果从这五个方面细数,大家觉得我朝比那南宋小朝廷,孰优孰劣?”

“皇上,当然是我大明天朝综合国力更强,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如何能够与我朝相比?”孔运贞丝毫不顾事实,首先发言。

“是啊是啊!”周边众大人也是纷纷附和,频频点头。

“是么?可是在下官看来,我大明除了人口比南宋小朝廷多以外,其余的恐怕都比不上南宋小朝廷吧,大家前阵子不是恨在下恨的深入骨髓么?就因为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军饷问题,这事情若是发生在南宋,这点钱朝廷会拿不出来么?还有,南宋有如此大的民乱么,有四起的流贼么?有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惨象么?南宋武将曾经一万人击杀十万金国精锐,如今我朝,恐怕是一万满清铁蹄击杀十万大明官兵吧。”秦翼明越说越现实,那些东林高官,没有一个敢吭声,现在就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都是惭愧不已,不悦的神色表露无疑。

本来大家都还在遮遮掩掩,可是现在这块遮羞布被秦翼明给扯了下来,满朝文武都是沉默不言。

黄道周自然是不服气,道:“哼,武状元只怕是扯远了吧,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拿到一起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按照秦大人的意思,现在投降卖国就是正确的事情咯?”

“黄大人果然是儒学大师,偷偷的就把概念给偷换了,下官何是说了要投降卖国了?投降卖国之人,人人得尔诛之!大明兴亡,匹夫有责,我秦翼明今天在皇上面前对天发誓,若被我发现有人卖国投贼,我定要诛杀此人。”秦翼明句句义正言辞,铿锵有力。

“秦大人既然口口声声说要诛杀卖国投贼之人,那为何还要支持议和?”首辅张至发愤然道。

秦翼明拱手道:“首辅大人,议和是议和,投降是投降,汉朝文景时期,大汉对匈奴长期实行的是和亲之策,难道这是投降?如果没有文


状态提示:第178章 舌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