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恐怖悬疑>穿越汉末三国时>第三十六章连败决心死守城 终于找到应对策

在被未来人焚毁了粮草之后,蜀军人心惶惶,孔明只得下令后退,于是大批人马立即向后方的宕渠城撤退。

幸好孔明在来时做了充分的准备,让马岱领兵五千人在此驻守并囤积了大批的粮草,防止大军与曹未联军交战失利作为退守据点。

孔明领着败兵一路往宕渠走去,由于天气炎热和山高路险,再加上连番失利,将士们士气非常低落,所以走的也很缓慢,好在曹未联军在此次的被偷袭的战斗中也损失很大刘闯率领设伏的魏军几乎全部战死,另外在大营里抵抗的将士也伤亡惨重,)再加上曹仁的大部队还没有到达,所以张郃和李勇他们也无力组织兵力追击溃败的蜀军。

在西线北伐的由赵云、黄忠等人率领的蜀军也于驻守在汉中防御的夏侯渊和司马懿所统领的魏军交手了,由于魏军早有防备,加上司马懿诡计多端,魏军以逸待劳迎战长途奔袭的蜀军,虽然赵云他们使出了全力,但也未能突破魏军的防守,最后也只能在那里与魏军对峙着。

退到宕渠城内的孔明立即下令加固城池和开挖护城河、巩固城防。另外此城较小,城内可以驻军的地点有限,自己领兵五万驻守城内,再让马超和魏延各领兵五万驻守在宕渠城南北两处靠近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并要求他们开挖壕沟、加强防御,与自己互为犄角来抵御曹未联军的进攻。

在布置防守的同时,孔明再次召开军事会议。三战三败后,将士们的士气非常低落,特别是提到未来人的兵器,大家都觉得根本无法战胜他们。

看到在场的将军都有些心灰意冷,孔明对大家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虽我军三战失利,但未伤元气,大军实力还在。据本相推算,此次来攻的曹未联军现已是强弩之末,很快就会收兵撤退也。”

接着他又拿出一枚子弹壳和子弹头展示给大家观看道:“诸位请看,此乃未来人兵器里发射之物,弹壳乃我派人在交战现场拣获,此尖状弹头是从被其所伤之人体内起获收集而来。”

他左手举着子弹壳接着右手把子弹头插入子弹壳后对大家说道:“经本相仔细探察,此壳内装火药,待引燃火药后即把此尖状弹头从管状物中发射出去。这尖状弹头,其速奇快,肉眼皆观之不到,所以闻其声响后,被其管状所指之人皆纷纷倒地死伤也。”

“丞相真乃奇人也!我等能否也打制此兵器与之对抗?”众人纷纷问道。

孔明对大家道:“如此精细技艺,非当今工匠所能造之,只待退去曹未联军之后再召集天下能工巧匠试造也。”

众人又纷纷叹气道:“看来此刻我等无法与其抗衡矣!未来人若来攻城如何是好?”

孔明又道:“据本相推算,此未来人所乘之车和所用兵器虽厉害无比,却受制于车辆空间,其所携弹药必定有限;而其一路征战想必已消耗大部,应该所剩无几。若我军在此固守,谅其也奈何不得,只待其弹药粮草耗尽,也就无力攻之,到时我等再伺机反击,一举击溃曹未联军。”

魏延站起来道:“禀丞相,曹未联军多次攻城皆被其得手,关将军镇守的荆州城,不也被其夺占?”

孔明看了一眼魏延道:“据吾所知,未来人几次攻城皆被其用威力巨大之火器轰毁城门,再用那力大无比的神车冲倒城门再突进城内。若我将城门用土石封死堵实,看其如何突入城内。”

马超和魏延等众将纷纷拍手高声喊道:“丞相英明!我等就把城门堵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过去三天了,孔明每天都焦急的等待西路北伐的赵云他们消息,希望他们能突破魏军在汉中的防线,迫使曹操下令曹仁退兵。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得来的消息是赵云所率的西路军被夏侯渊和司马懿他们死死的扼制在汉中一线。于是他又仰天长叹道:“看来子龙也要无功而返,我等只能于此城共存亡矣!”

张郃他们的前锋部队经过这场反偷袭战斗后,伤亡也非常惨重,战斗结束后,他们忙着清理和打扫战场,接着又把伤员处理好后等待着曹仁所率的大队人马的到来。

这次的战斗,李勇他们也付出很大,消耗了非常多的弹药,车辆也受到了部分损坏,特别是那个车轮,虽然是免充气的,但是其还是用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每次战斗都被敌方射来的箭只射中多次(甚至是带火的火箭),特别是这次的战斗,整车轮子被射成了“刺猬”,导致车轮失圆,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另外那只用于攻击蜀军粮草的无人机也在返回时坠毁了。

最后经过仔细清点,只剩下步枪(机枪和狙击步枪子弹通用)子弹五千余发;手枪子弹六百余发;迫击p二十余发;四零火箭弹十几发等弹药。

曹仁当天上午就收到张郃派人送来的信件,知道孔明派人偷袭被挫败后已经后撤了,于是他立即要求拔营向张郃他们的前锋营地赶去,并于当晚到达那里于他们会合。

李勇看到曹仁率领的大部队到来后,立即请求曹仁率领大部队前往宕渠与退守那里的蜀军决战。曹仁觉得魏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涨,所以同意了他的要求,在安置好了伤员之后,率军于次日一早出发,与驻守宕渠的孔明决一死战。

在经过两天的行军后,曹仁率领的大军就来到了宕渠城前方两里路的地方扎营下来,随后曹仁就领着李勇,张郃和徐晃等一众将领来到蜀军的营地周围察看地


状态提示:第三十六章连败决心死守城 终于找到应对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