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在大明当老师>第45章 宣杜慎觐见

次日。

早朝上,也不知怎得。

百官们惊讶的发现,向来勤政的陛下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倦意,这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不过,再联想到近来陛下为流民之事发愁,百官纷纷露出了然之色。

唯独徐浦等人露出心照不宣的淡笑,昨夜刚退出偏殿,便听到殿内传来了太子的惨叫声,按照他们对这位陛下的了解,陛下之所以如此疲倦,肯定是和此事有关。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昨夜弘治皇帝是真的怒了,按照以往的流程,象征性的抽一顿就得了,可太子却死不悔改,没办法,他只好加大力度,连使了好几年的鞭子都抽断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所获,起码现在宫内有一大批太监正在加紧赶制,按照一百根的规模去制作柳木软鞭。

但到底是年纪大了,只抽了太子大半夜,弘治皇帝就觉得身子有点扛不住。

这不!

早朝上他都昏昏欲睡,若不是心念着安置流民之事,早就睡过去了。

“众位爱卿,如今几日过去,可有安置直隶等地流民之策?”

弘治皇帝打了个哈欠,并不是他不相信杜慎,只是事关重大,不能不重视。

太和殿下。

百官们各抒己见。

只是能派上用场的却没有一个,大部分人的想法还是:将流民返送回乡,省的对北方造成太大压力。

这时候,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他朗声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计,可安流民生计。”

弘治皇帝听到这话,打起了精神:“卿讲。”

这名官员显然是打过腹稿的,他语句清晰的道:“流民之患,无外乎无地,无粮,无以生计,故臣以为,陛下可下旨,广购土地,熬敛谷粮,使流民有地耕,使流民有粮吃,待到明年粮食收获,流民自然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此计一出,百官之中有赞同之人也跟着喝道:“此计确实不错,请陛下采纳。”

更有甚者道:“为安民之计也!”

弘治皇帝皱眉,瞬间理解了此人之意。

你流民不是没地种么?那朝廷就花钱买地给你们种,等到来年粮食收成了,你们就能生存下来,至于担心收成之前会不会饿死?

这不叫事,朝廷出钱买粮食给你们吃!

弘治皇帝面色平淡,看着这名官员,突然笑了笑道:“朕没记错的话,卿似乎是六年前中举的进士出身?名为孙立民!先在户部任职吧!”

孙利民宠辱不惊的道:“正是臣。”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却非常愤怒。

他如何不知道对方是谁?

锦衣卫遍布大明境内,只要他想,甚至连臣子们吃的是什么,是咸是淡都清清楚楚。

这孙利民名字里虽然带着利民二字,可献出来的计策却根本没有一点利民之处。

买谁的地?

当然是直隶等地乡绅的地!

买谁的粮?

自然也是乡绅手中的粮!

因为只有就地买粮,才能顾的过来,若是从其他等地调集,就算是走水路,耗费的财力也是数倍以上,根本得不偿失!

弘治皇帝甚至不用想都知道,如果真的采纳此人的办法,那些乡绅们就敢把土地粮食卖出天价来!

看来这孙立民,身后站着的直隶乡绅不少啊……

想到这!

弘治皇帝眼眸低垂,扫过孙立明,又将刚刚那些附和的人记在心里,然后他打了个哈欠,故作困乏道:“朕近来日夜思索流民之事,顿觉困乏,且不能识此法可行,诸位爱卿且先商议,待朕养神片刻,振作精神后再商讨。”

能当皇帝的,哪有简单的,尤其是弘治皇帝,自幼历经磨难,心如明镜。

不拒绝,不采纳!

一句话就把这个皮球又踹了回去。

而且理由还十分充分,太困了,没法分辨好坏,你们先商量着,朕先缓缓再看。

孙立民不知道自家底细都已经被弘治皇帝猜的八九不离十,他联合着几位“志同道合”的官员,和百官们热切讨论了起来。

只是一朝之臣,山头林立,有身后站着乡绅的,自然也有站着弘治皇帝的。

比如说武勋们,比如说四位内阁大臣。

他们牢牢的站在弘治皇帝这边,这么多年的君臣之交,哪能不知道弘治皇帝的想法,向着孙立民等人全方位开火,争辩的是面红耳赤。

明朝的文臣有一点很牛逼,嘴炮功夫贼强,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洗成黑的!

经徐浦,刘健等人这么掺和,百官中竟然大部分人都开始反对这个办法,哪怕他确实可行。

这时候,弘治皇帝“很巧”的醒过来了,他深吸一口气,振作精神道:“众卿家商议的如何了?”

孙立民抢先说道:“臣以为,臣之计策,乃是安民之计,陛下请为臣做主啊!”

弘治皇帝面露歉意:“朕刚刚一觉睡过,却有些忘了,卿可再讲一遍!”

孙立民大喜,便要再次开口。

然而徐浦根本不给他机会,打断道:“启禀陛下,此计不妥,国库并不充裕,此计劳民伤财,不能行也。”

他快要致仕,若是能在临走前再为陛下分忧,这辈子的抱负也算是圆满了。

接着!

张懋也淡淡道:“臣以为,徐首辅之言,颇有道理,此计不可用也。”

弘治皇帝叹息:“朕甚是失望。”

百官们纷纷鞠躬请罪:“未能替陛下分忧,此乃臣等之过。”


状态提示:第45章 宣杜慎觐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