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部于西汉征和四年所设置,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地,司隶校尉也相当于一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
司隶州包含了曾经的雍州,向西是凉州,向则与羌胡、并州和冀州相连,向南可入荆州、豫州,东面跟兖州相连,可谓是四通八达。
“并州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那里也被董卓控制,并且还有重兵防卫羌胡。”
对于陈重排除了凉州这条路线,众人都没有意见,因此那根本不是逃生,而是直入董卓虎穴的找死行为。
“凉州乃是董卓的老家,又是极西之地,不管是我,还是献帝都绝无可能向西而行。”
听到这个问题,陈重的目光也定在了事发的长安,随后考虑起了几条逃跑的路线。
“从哪里离开?”
仔细的研究了良久各州的地图后,许攸忽然问道:“主公,若是你想要从董卓控制的司隶州逃走的话,你会从哪里离开呢?”
陈重这个主公有难处,麾下谋臣自然要尽心竭力的思索对策。
而且陈重占据的都是青州、徐州和豫州一线,大部分地域都紧邻大汉极东之地,此时大军又开到了幽州,这距离司隶州着实远了一些,就算想要去查探天子的下落,也是路途遥远,还要穿过曹操控制的兖州和冀州一带。
陈重自然也知道大家说的没错,掌控了献帝会让任何一方获得无数的好处,可现在难就难在没有人知道天子在哪里,否则他早就被董卓抓住了。
“正是如此!”陈宫也言道:“有了天子在手,那献帝所在之处便是朝廷所在,这样我方无论是进军讨伐,还是招贤纳士,征兵征粮,委任官职,这都有了名正言顺之名,所以主公一定要不惜代价尽快找到献帝的下落。”
献帝出逃,若是能够接纳天子,无论是天下的豪强大族,还是众多百姓,都会认为主公乃是仁义之人,乃是匡扶汉室的忠臣,此举带来的好处实在多多。”
许攸当即赞道:“如今天下虽然打乱,但汉室数百年间,早已经深入人心,正所谓人心向汉。
听到陈重说出这句话来,无论是最先投到他麾下的陈功和孙乾等人,还是身边的糜竺和糜芳,以及后来加入的许攸,对此都是赞不绝口。
这样看来,另立天子不行,自立称帝也不行,最好的办法还是那个奉天子以讨不臣。
最终称帝没几天的袁术跟袁绍合作,反而被对方戏耍,直接被陈重率军所灭。
袁术称帝之后,江东的孙家立马来信断交,并驱逐袁术任命的太守袁胤。袁术治下的广陵太守吴景、部将孙贲也弃他而去,投靠孙家去了。
不得不说,袁术走了一步差棋,因为他太心急了,并且实力也威势太差了一些。
不久前袁术听信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认为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再加上手中有代表天子正统的传国玉玺,所以不顾麾下众人反对,悍然称帝了。
袁绍有了另立天子的心思,他的兄弟袁术也没有闲着,而且人家做的更绝,直接就自立为帝了。
此事据说袁绍还曾经找曹操商量,无奈曹操也不同意此事,另立天子之事这才不了了之。
袁绍的话说的正大光明,但是他的心思可瞒不住刘虞,对方直接就拒绝了他的建议。
可惜袁绍的打算落空了,因为刘虞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中平五年又出任幽州牧,他可不是毫无见识之辈。
而刘虞乃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这也是个有资格的皇族之人,因此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借此稳定天下局势,自己也就拥有了大义之名。
当时袁绍打算另立刘虞为皇帝。他的想法很简单,董卓乱政,皇帝根本还是个小孩,呆在洛阳城里,不知道是死是活。
除了董卓之外,袁绍也在天下大乱后搞出了别的下动作,那就是新皇帝的另立之事。
董卓的下场也是显而易见,他如此作为遭到了当朝文武百官士大夫这个阶层的反对,各路诸侯也不允许他这样做,变成了外有诸侯带着军队威胁,内有文臣密谋刺杀的糟糕局面。
董卓行废立之事,于是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共立袁绍为首,清君侧,除董卓。
对于皇帝和皇位之事,每一个诸侯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引发的后果都不一样。
如今大汉破灭,天子毫无实权,只能任由大将军何进、并州丁原和董卓之流掌控,但实际上献帝的用处还是极大。
天子逃出董卓之手,这件事无论是谁都必须仔细思考其中利弊,而出现在众人脑中的第一个想法,都是要不惜以其代价的将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
董卓遇刺,献帝逃走之事,知道的人实在太多,因此根本就瞒不住,这个消息也在最快的时间里传遍天下,而正在跟袁绍三个儿子激战的曹操,进军幽州的陈重,以及天下所有诸侯都为之震惊,也都开始着急麾下文武紧急商讨此事。
这不得不说汉朝虽然已经将近灭亡,但忠于汉室的臣子和百姓不少,正是有了这些不惧生死之人,献帝才能逃了这么久。
董卓暴怒之下,到处追索天子献帝和伏皇后等人,不过皇甫嵩既然定下了带皇帝逃离之计,自然也不会让他轻易找到,因此数日后还是音信皆无,毫无蛛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