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冉魏霸业>第0369章 法会

“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众瞩目之中,众目睽睽之中,山呼海啸之中,群众下跪之中,冉闵登上了原先已经架设好的四方台,登上龙椅,安然坐下。

人已经全部到场了。

“开始吧。”

“铛”的一声,这场关乎佛道之争的法会便正式展开了。

道佛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

道佛之争最早见于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三国时代,曹植作‘辩道论’批难神仙说之诈妄。

西晋时,帛远与道士王浮间亦有佛道之争,王浮乃作‘老子化胡经’,为后世论争重要材料;然争论之白热化则在南北朝以后,北魏太武帝时寇谦之开创新天师道,并使之国教化,确立道教之宗教教团。

佛图澄自持身份,便伸手道:“你们先请。”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许谧与葛洪对视了一眼,便首先从蒲团上站起来。

许谧道:“贫道认为,老君见形中土,演教西方。道生佛,道为本佛为化迹,道大佛小。”

“好!”

“彩!~”

会场上支持道教的纷纷叫好喝彩,在一侧摇旗呐喊,给许谧壮壮声势。

佛图澄淡淡的应道:“对于这一点,贫僧不否认。然当年老子乘青牛西出函谷,一去不返,究竟是否道生佛,化胡为佛,就另当别论了。贫僧知道的,能证实的,就是我佛教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好!”

“彩!~”佛教这边的支持者也纷纷叫好喝彩,双方势均力敌,不过在中原,还是佛教的信徒比较多的。

许谧不甘示弱,又道:“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方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方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

“好!彩!~”

佛图澄眯着眼睛又回应道:“这是你们华夏的阴阳五行学说。所谓阴阳,何有尊卑之别?我佛慈悲,曰,众生平等,无有尊卑!”

“好!彩!~”

闻言,许谧不禁皱着眉头:“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夷狄胡人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华夷之间,种族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人始信佛教,华人不当信!”

“此乃悖论!”

佛图澄淡淡的道:“华夷之别,始在人心之别。吾佛教不论文化,不论种族,不论出身,凡我教徒,皆得我佛庇佑。”

“哼!佛教之流入中土,每导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真人,你这就是在强词夺理了。国家之衰乱,首先在于人心之衰乱,何以怪在佛教头上?反倒是汝道教,先是太平道和五斗米教,而后又有各个道教流派鼓动百姓暴乱,居心何在?”

关于这一点,其实冉闵还是比较赞同许谧的说法的。

佛教在华夏的鼎盛时期恰好也是华夏衰亡的开始。

因为佛教的占用大量资源又不从事生产,所以每次佛教兴盛都会有很多人当和尚。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生产力下降,而消耗反而增加。

所以每次佛教的兴盛都会对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毁灭性。

华夏佛教的发展基于寺庙和广大僧众和信徒,寺庙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大量僧人需要社会供养,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强大国家有能力在经济支持佛教的无限发展。

因为佛教的兴盛的背后就会对发展和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矛盾,历史上就曾因此而产生多次灭佛运动,佛教就会开始进入衰亡。

在场的和尚与道士经过了一番辩论,相持不下,谁都说服不了谁。

紧接着,葛洪又出来与佛图澄展开辩论。

“圣僧,葛洪这厢有礼了。”葛洪向着佛图澄行了一礼。

佛图澄回礼道:“阿弥陀佛。”

“无量天尊!”

佛图澄宣了一记佛号,葛洪便回以一记道号。

佛图澄首先说道:“贫僧认为,道称教者,实乃荒谬。凡立教之法先须有主。道家既无的主,云何得称道教?”

佛图澄认为道教不存在教主,认为道教不能称为教。

葛洪当然不能认怂:“圣僧何以说我道教无教主?便只道周孔对谈。周孔二人只是传教人。不得自称教主。何以故?教是三皇五帝之教。教主即是三皇五帝。”

葛洪首先从儒教下手,把儒家的根源进一步提前,讲周公旦与孔子皆不是教主,只是传经人,真正的教主是三皇五帝,所以人家的教派能够作为教。

但佛图澄亦是不甘示弱,又道:“二者案前汉艺文志,讨论今古坟典,总判凡有九流。一儒流,二道流,道无别教。总在九流之内。据此而言,无别立教。何以故?无教主故!若言以老子为教主者。老子非是帝王。”

“若为得称教主,若言别有天尊为道教主者,案五经正典。三皇已来周公孔子等,不云别有天尊住在天上垂教布化为道家主,并是三张以下伪经,妄说天尊上为道主!既其无主,何得称教。”

佛图澄举例《汉书·艺文志》说其中载了九流,道教只是流派怎么会是教,而且如果说是老子是教主,老子也不是帝王,如果说是道教经文中的天尊是教主,看五经正典,从三皇到周公旦孔子,也没有提及天尊的。

所以下结论天尊什么的是三张以后做的


状态提示:第0369章 法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