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

二月二十日,建州女真苏护部叛乱。

而三月十五日,整整将近一个月后,张昭率一万大军北上,旌旗招展,对外宣称要经抚顺关出关平叛。

这支大军的动态自然被众多人关注着。

新军营三个团,只要不是被偷袭,或者集体得病,基本可以确保横扫辽东镇诸军。

至于关外那些小叛乱那不值得一提。

大军跨越大凌河,沿官道,经由海州卫、鞍山驿去往辽阳,随后将从沈阳中卫、抚顺所出抚顺关,顺着堡寨直扑古勒塞(建州右卫)所在地。

张昭时隔将近一个月才出兵,除去严令抚顺关沿线的长城各关卡死守之外,还于三月初派出参谋庞泰率领着一个百人小队,前往辽阳、沈阳督办粮草。

辽阳城。

辽东总兵郭令得知张昭率大军出发后,便结束处置军务。毕竟现在是“战时”状态,他这个总兵比往日要忙碌的许多。

因为,明军的军饷有很操蛋的规定,平时和训练时的军饷是不一样的。

所以张昭一道改为战时状态的手令下来,不仅仅是搞的辽东大地上气氛紧张,同时让军户们也多吃饭,消耗倍增。

“情况如何?”郭令去辽阳城中巡视一圈回来,已是下午四五点许,夕阳笼罩在坚固的辽阳城中。他把幕僚陈师爷叫到公房中来询问。

大明的官衙都是一个模式。急递铺(公文传递系统)是直接铺设到各官府中。所以,一般而言主官会安排一名心腹幕僚守着急递铺,有什么消息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陈师爷摇摇头,对斟茶的小厮道谢,坐在公房靠墙的木椅上,道:“大人,张大帅按照正常的速度在行军,一日六十里。预估到辽阳要八天左右的时间。”

“嗯。那姓庞的小子在干什么?”

陈师爷一边喝着茶,一边琢磨着,回答道:“大人,庞参谋已经从沈阳回到辽阳这里。今天下午刚刚到的。”

新军营参谋庞泰,这是张昭心腹中心腹。其父是张昭左膀右臂,但战死在西北韦州大捷中。事后朝廷追赠正三品的昭勇将军。而他被带在张昭身边。

据闻张昭是怕他战死在战场中。新军营的军官伤亡率非常惊人。远高于普通军官。

可以说,只要没到千户这个级别,在战场上谁都不能保证你的安全。新军营是讲究将校带头冲锋的。

而这位庞参谋带着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前来辽阳、沈阳两地督办大军粮草。

这是明面上的公务。谁知道他私下里是来干什么的?

他刚到辽阳就抛出一个大新闻:张大帅有意将辽东都司迁往沈阳,便于掌控全局。

这震得一帮定辽卫的将校们极其的不安。定辽中、左、前、后卫都在辽阳附近。大家的身家全部在这里。这要是把辽东都司搬迁走,他们的利益要受损。

郭令冷哼一声,“他想在军粮上头查出点什么,那是白费力气。咱们辽阳是有名的产粮区。怎么都不会短了仓库里的粮食。”

陈师爷颇有些无语,道:“大人,在下之前劝过你的,不要轻举妄动。唉…”

辽阳这里,要动张昭确实不会在军粮上做手脚。这还是在大明境内啊。真要给张昭查出漏洞,那就等着人头落地吧!

他也是事后才知道,吕列那兔崽子私下里和苏户部联络过。而坑害新军营的办法,无非是想着新军营疾驰千里,被苏护部以逸待劳伏击。

而吕列或者某些人借助地形的掩护,暗中扮演马匪袭杀张昭。不管前面打的怎么样,只要把张昭弄死就是成功的。

但,以他看来,这就是莽!这事成功的概率比较低的。

其实最理想的方案是,张昭令辽东总兵郭令平叛。这本就是他们郭总兵管。那么,他们出关后粮道被断几次,暗中输送物资给判卷,搞的叛军声势浩大。

局势糜烂,他们才好向张昭施压,请求暂缓改革。

但是现在什么情况?

张昭硬生生的放任叛军一个月,这才调兵启程。而且是带着宁远军、锦州军五千人。

换句话来说,新军营不用出手。只要宁远军、锦州军这五千人出抚顺关,大概率就能灭掉苏护部。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苏护部被灭,把他们牵扯出来怎么办?

郭令显然是想到这一点,略微心烦意燥的在公房中来回走动,紧锁着眉头。

谁想到张昭会这么怂啊!

不仅仅任由时间流逝,而且还带着大军前来。并且,来者不善。鬼才信他带一万大军是为平叛用的。

“陈师爷,你赶紧想个办法吧。现在就算咱们请令去剿灭苏护部,张昭他未必肯。”

陈师爷苦笑,你早不听我的,稳住不好吗?张大帅如此强势,谁能正面和他对抗?然而,他不会在辽东久待的。这种人物必定是志在天下,志在朝堂。

陈师爷想一想,叹口气道:“我有一计,不知道大人肯不肯用?”

郭令心中一喜,看向陈师爷,“快说。快说。”

郭总兵看似粗人一个,粗中有细。但是这个“细”那也是相对的。你看他挑唆定西候蒋骥和张昭的矛盾时,用的何其粗糙?

打个比方:他只能要用计策,而且能用出来。但其计策必定是带着大开大合的武将路数。

陈师爷走上前两步,低声道:“在张昭抵达前杀掉吕列。死无对证。”说完,赶紧退欧两步,低下头。

郭令愕然的看着陈师爷。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