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35章明察秋毫
p>秋天小动物身上新生的细小绒毛,都逃不过人家的眼睛,跟何况谢直一脸的敷衍?

李尚隐也算是看明白了,别看谢直当面又是装病又是尊重的,其实他心中根本不愿意再次接手这个案子,而且这孩子还有个特点,主意太正!一旦心中不怨,你怎么逼他、怎么求他,都没用!要是想让他帮着出出主意,必须说服了他,让他心甘情愿才成。

得了,也被藏着掖着了,直接说实话吧。

“三郎,可曾听闻开元二十一年长安的一个案子?”

“什么案子?”

“查抄刘姓富商,抄没家产,六千万贯!”

谢直想了想,点了点头,这个案子他还真有点印象,那是他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为了详细了解大唐这个封建社会,满世界扫听消息的时候听到的案子。

别的信息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对这个数字印象颇深,六千万贯,在一文钱就能买俩烧饼的大唐开元年间,这份家资,都快赶上国库收入了。

除此之外,对案情本身倒是了解不多,一来是汜水县的消息相对封闭、滞后,二来是这么大的案子,案情方面却语焉不详,好像其中涉及到了朝廷的高官,让消息传得远山雾罩的,不管是谁,提起这个案子,多是谈及“涉案金额”,对案情本身却讳莫如深。

“这个案子怎么了?”

“这个案子,就是老夫亲手办的……”说到这里,李尚隐故意顿了一顿,然后直视谢直的双眼,开口说道:“那富商,也是粮商!”

谢直听了一阵无语,敢情粮商刨过你家祖坟不成?怎么你对粮商怎么大的怨气?

李尚隐却摇头。

“真正要是说起来,老夫办案的时候,根本不是冲着他一个区区粮商去的,而是冲着司农寺,或者说,真正的目标,确实司农寺卿陈思问!”

谢直听着李尚隐一顿诉说,这才算弄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尚隐执掌御史台以来,深感责任重大,一心一意要为天子把大唐这座天下看好了。

结果,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还真让他看出来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李尚隐发现,自从陈思问上任司农寺卿之后,司农寺一众人等,不管是有级的官员,还是没有级的吏员,生活水准大为上升。

要不说人家李尚隐明察秋毫呢,他当时就觉得不对了。

那些年,包括现在,大唐可谓天灾不断,不是江淮发大水就是关中刮大风,反正一年到头,大唐朝主要的粮食产地,总有那么一处两处受灾的,朝廷不但不能收获粮食,还要从各地调拨粮食进行赈灾。

主要负责部门,就是司农寺。

结果司农寺一干人等的生活水平都有所上升,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大唐朝满世界受灾,老百姓斗殴吃不饭了,结果负责赈灾的部门,一个个吃的沟满壕平。

这种事,搁到谁身上,谁都得犯嘀咕,更何况是明察秋毫的李尚隐呢?

这一下子,御史台的这位老大,可就留了心。

巧了,开元二十一年,关中大风,百十年的大树都给刮倒了,按照京兆尹奏折里面的原话,叫“大风拔木”,这么大的风吹起来,那叫一个遮天蔽日,更不用说种在地里的庄稼了。

没说的,赈灾吧。

司农寺主导,长安常平仓出粮赈灾。

在李尚隐有心追查之下,还真被他顺着蛛丝马迹发现了端倪――有不法粮商与常平仓狼狈为奸,名为赈灾,实则渔利!

这还了得!?

李尚隐那个时候还有点冲动,一见这个,二话不说,抓!

把粮商和常平仓一众官员,全给抓了。

结果一审问,尴尬了。

就如同洛阳含嘉仓的这帮人一样,无论是粮商还是常平仓的官员,一个个死不开口,你查到了,有实据,行,我认,但是你没有查到的东西,你想从我嘴里掏出来,做梦!我宁可被刑讯逼供,我也一个字不说!

李尚隐当时就知道,无论是粮商还是常平仓的这帮官员,他们背后,肯定是司农寺,肯定是陈思问,这些人一个个就是死鸭子嘴硬,硬生生地看着严刑拷打,就这么硬挺着。

足足一个多月,除了查有实据的那些事情,李尚隐竟然毫无收获。

这个时候,司农寺反扑的力量就上来了,人家也不为这些人求情,就在朝堂之上向李老三叫苦,说常平仓现在负责整个关中的赈灾工作,正是忙碌的时候,现在绝大部分的人全被御史台抓了,他们怎么回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如果他们真的触犯了国法,御史台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咱们绝无二话,可是御史台抓了人一路审问,就是不宣判是个怎么回事?

行,这些事情也不是咱们司农寺的职责,咱也不多嘴,就是请御史台早点把罪责给他们定下来好不好?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常平仓剩下的那帮人,一个个人心惶惶的,生怕什么时候御史台的人就破门而入把他们带走,谁也无心工作啊……

咱们司农寺自然还是以国事为重,又准备派遣其他的官员过去,接手常平仓,继续赈灾,但是现在的情况特别尴尬,没人去!

为啥?

人家说了,常平仓这一次“大地震”,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怎么去啊?真到了那,谁知道“地雷”在哪?万一还没干几天呢,不小心一脚就踩到雷上,你说冤不冤呐?

所以呢,咱也不说别的,就一句


状态提示:第335章明察秋毫--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