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50章尘埃落定

谢直提审高主事之后的三天时间中,洛阳城风起云涌!

有了这位“关键人物”的坦诚相告,案件的审理势如破竹。

任何想抵赖的,全是做梦。

单单从了解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高主事是整个洛阳粮案之最,都不用见面,仅仅听一个名字,就知道他干过什么,三言两语就能说个明明白白,不承认?行,三法司直接派人,按照高主事的指点去抓人、搜查证据,一抓一个准!

到了最后,三法司直接让高主事陪站在公堂之上,叫人,一个个过堂。

来一个,李尚隐就问一句,这个人有啥罪行?

高主事听了名字、搭眼一看,就可以当当当地把这位的罪行说出来。

李尚隐等人连这个人问都不问,直接派人出去拿证据。

证据到了,齐活,这个就算审完了,下一个!

洛阳粮案牵扯到的官员好几十个,其他人等上百人,这么多人的大案,要搁在往常,审理半年都算短的,结果有了高主事的指认,那叫一个痛快,噼里啪啦的,办完了……

这几天,谢直没有直接参与到案件的审理之中,把高主事直接转给李尚隐之后,他继续自己“韬光养晦”的原计划。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金銮殿上放炮揭开了洛阳粮案的遮羞布,顺藤摸瓜找到了洛阳粮案的“关键人物”,他想消停也消停不了啊,即便不参与案件的审理,满世界的闲话也喧嚣之上。

尤其是大唐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参与办案的人员,冒着酸水吐槽,怪不得人家是大唐办案第一人,真会挑,把办案的俏活全办了,然后剩下点吃苦受累的脏活累活给咱们……没辙,功劳还是人家最大……

谢直听了唯有苦笑而已。

李尚隐倒是个明白人,特意把谢直叫过来,一句话说明白了一切。

“不招人妒是庸才!”

谢直一声苦笑,这是个屁标准啊?别人妒忌就是人才,不妒忌就不是人才?你要是真人才,就不应该拿“其他人的目光”那么当回事,一个人连相信自己都做不到,还得看着“别人的妒忌”找自信,那能算啥人才!?说白了,这就是拿出来安慰自己而已,这种套路,据说有一位名字特别洋气的人玩得最纯熟,阿q。

摇摇头,不理会这些狗屁倒灶的破事了,问问案件办理到什么程度了吧……

李尚隐对谢直倒是一点隐瞒都没有。

“得益于你抓到了高主事,案件突破极快……

今日大朝会,我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将案情上报,并且奏报了天子所有犯人的处理建议……

已然得了天子御笔亲批……”

谢直听了李尚隐的介绍,这才知道了朝廷对洛阳粮案的处理。

含嘉仓一众官员,或杀或流,只要是又确凿证据参与含嘉仓倒卖粮食的,一律斩刑,其他为其倒卖粮食提供便利的、知情不报的,流刑两千里到三千里不等。

漕帮,自何大龙以下,所有漕帮的大小头目,皆斩!

林会长、周粮商,抄没家产,林会长、周粮商两人问斩,两家男丁为奴,女眷投入教坊司。

谢直听到这里,倒吸一口凉气,真狠啊,不是抄家就是砍头,当初长安粮案爆发的时候,长安常平仓的一众官员,除了为首几人,剩下的不管怎么说也保下了一条性命,这固然有司农寺把高大哥推出来挡在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终究杀戮不甚,这回的刑罚怎么会如此严苛?

“还不是因为杨玄璬……”

李尚隐直接给出来答案。

如果仅仅是洛阳粮案的话,刑罚自然不会如此严苛。

事实上,在整个开元年间,“慎刑”才是主流。

一来是李老三被虚名所累,天子李老三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做一个名传千古的圣天子,自然愿意给自己留下一个仁德的名声。

二来是因为开元年之前就是武后朝,大唐天子李老三一番谋划,最终使得武后还政于李唐,这叫拨乱反正,不但要对武氏迫害大唐皇族反攻倒算,还要对武后朝的种种风气一一洗刷,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酷吏,武后为了维护统治,重用酷吏,李老三登基之后,自然要以“宽和”来对待大唐子民……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开元年间,说着准确地说,开元年间的前期,李老三还真没有大肆屠戮过朝廷官员。

按照这个思路来说,如果洛阳粮案仅仅是洛阳粮案,刑罚最多和长安粮案一样。

但是,偏偏有了杨玄璬,有了他在通济渠的种种谋划和行动,刻意减少粮食供应,利用漕帮煽动通济渠青壮闹事,这个问题是啥性质?

早就超出了朝争!

说他要谋反都不为过!

实际上,李尚隐等人调查洛阳粮案之后,对参与倒卖粮食的所有人,都是按照长安粮案的故事来核定的刑罚,而对参与了通济渠事件的所有人,都是按照谋反处置的!

谋反,大唐“十恶不赦”之一,沾上了这个,谁还能有好?

“杨玄璬,煽动青壮闹事,以谋反论,罪在不赦!”

杨玄璬,斩!

杨二爷,斩!

杨家成年子弟,斩!

杨家未成年子弟,流刑三千里!

杨家女眷,杨氏未嫁女,没入教坊司!

杨氏出嫁女,无论!

正所谓一人谋反,全家论罪!

除了自己要上断头台之外,父母、叔伯、兄弟、子侄……所有近支男丁,成年的,皆


状态提示:第350章尘埃落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