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扶明>第450章圣旨到来

莫厘山会议后,赵铭的事情便多了起来。

一方面要处理苏松常的军政事务,另一刚面,又要处理党务。

这让他在掌握权力的同时,也被各种事情淹没,急需要扩大班底,来帮忙处理事务。

此时,朝廷那边的旨意还没下来,苏松常的军政事务,短时间无法理顺,赵铭便先投身于党务建设。

在返回苏州后,赵铭首先献金三十万两,钱谦益等江南士绅和商贾,也纷纷献金,共计得白银六十万两,作为国社党的经费。

赵铭作为华兴公司最大的股东,长期以来,东海镇的钱,就是他的钱。

最近赵铭决定结束这种状态,将公库与私库分开,才知道自己有了很多钱。

因此他一下拿出三十万两,作为社党经费,而不少江南士绅和商贾,也是积极投献。

江南士绅在晚明时期,是出了名的贪财吝啬,这次能这么大方,一是要感谢傅上瑞的衬托,二则是赵铭振兴苏松的战略。

明朝从太祖时期开始,就推行抑制商业的国策,到嘉靖年间百姓还再交实物税,直到一条鞭法推行,才逐渐激活江南经济,使得江南的工商业,在晚明时期迅速发展。

但是商业发展的同时,朝廷禁海,限制商业,重农抑商的态度却并没有改变,或者说朝廷没有为江南工商业做什么事情。

江南商业的发展,朝廷没有参与,士绅商贾只能通过冒险走私赚取银钱,而走私乃非法之举,便只能官商勾结。

这便使得东南士绅和商贾,对于朝廷并没多少感情,不寄希望于朝廷来维护他们利益,只求朝廷不来分他们的蛋糕,走向官商勾结,依靠东南官员来维护利益的道路。

而赵铭推行振兴苏松的战略,推行上海开埠,鼓励发展工商业,则是直接官府参与,花钱投入,东南士绅自然要支持赵铭和他的国社党。

虽说赵铭的口号是“为国结社,结党为公”,但是真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

完全的大公无私,是不可能的,那样太过理想主义,国社党必然难以成功。

通常而言,正义的口号,都只是吸引一些年轻人,给天下人看的,而背地里,可能并非那么一回事儿,国社党必定是需要代表某一些人的利益,获得一个阶层的支持,才可能发展壮大,并夺取政权。

现在社党接受江南士绅和商贾的献金,肯定就要为他们发声,适当的维护他们的利益。

在社党获得一大笔银钱之后,赵铭并没有迅猛的去扩张国社党,而是做了两件事,一是花费银钱,在太湖之畔,修建一所书院,用来传播国社党的思想,其次,以较低的价格从华兴公司,购买了商务印书馆,并委任陈子龙为本部宣传司长。

赵铭的意思是,将商务印书馆改组为国社报馆,一方面原来翻译西夷书籍的事情,照样继续做着,一方面,发行国社报,主要用来评论时事,介绍大航海和西夷殖民,宣传国社党的思想。

办湖畔书院的事情,赵铭交给了钱谦益,东林党以书院结社而起家,对此经验丰富,等他先将架子搭起来后,赵铭再来进行改革,将湖畔书院变成一所,近代党校。

国社报的事情,则全权交给陈友龙处理,近些年来,他写了不少关于台湾和航海的文章,东南之地影响很大,对于这一方面也有了经验。

此时,国社党的社员,总计不到百人,办完这两件事,便也就无事可做了。

赵铭遂即又将精力,转移到了军政事务上来。

此时,经历了上半年的厮杀后,明清双方都已经力竭,天下总体太平。

不过,满清与隆武的和谈告吹,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明清之间,必然还有大战,所以双方都开始疯狂扩军备战。

常州之战,东海镇击退了清军,不过损失也不小。

在秋收结束后,马士鳌便开始挑选屯军,编入神策军,将战兵恢复到八万之数。

不过这次山东卫、辽东卫损失了十多万百姓,数万屯军,而台岛屯军此前就挑选了一批加入神策军,这次又挑选一万五千余人,台湾屯军少了一大半,已经影响到了台湾的生产。

另外,台湾岛上屯军减少,也使得东海镇在面对大员的荷兰人,吕宋的西班牙人时,有些提不起气来。

十二月初,苏州城外大营内,新募的明军士卒,扛着火枪,在军官的哨声中,列队而行,变换着各种队列,明军士卒正进行着热火朝天的训练。

赵铭在一众属下的簇拥下,于营寨内穿梭,巡视新军情况。

这时赵铭随口说道:“将士们训练如何,本帅可是听说,满清在河南、山西、甘肃募集了不少绿营兵,有十余万人,正在扬州大营训练!”

“回禀大帅,将士们都是按着操典来训练,而且讲武堂第三期的武生,提前卒业加入军中,弥补军官不足,所以训练之事,大帅不必担心!”阮美微笑道。

一旁陈于阶也道:“清军虽招募绿营,扩充军队备战,但是太子殿下和朝廷那边也在扩军。最近,殿下和朝廷都追加了数千杆燧发火枪,还有数万套鸳鸯战袄的订单,想必是扩充的人马不在少数!”

赵铭听陈于阶之言,不禁笑道:“这么说来,华兴公司年底分红,应当十分丰厚啊!”

众人闻语,脸上也都露出高兴的神情,而这时赵铭却忽然想到,明清两军扩军备战,除了华兴公司能获得大量订单外,还有红毛夷和西班牙人在闷


状态提示:第450章圣旨到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