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扶明>第486章渡海援辽

多尔滚勉强平定了内部的动荡,来不及庆幸,赵杂毛已然兵逼辽东。

这让多尔滚大惊失色,急忙同意了洪承畴的请求,从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四省,抽调三万绿营精兵,自登州登船,渡河前往辽东增援。

如今多尔滚在满清内部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不少满洲贵族都对他不满,只是因为他心狠手辣,加之控制北京防务,掌握了兵权,才勉强坐稳了位置。

这次整治风波,对多尔滚已经是一场重大的打击,若是赵杂毛再攻下盛京,摧毁满人的老巢,恐怕届时不只是反对他的大臣,要赶他下马,就是他的心腹,也不会支持他了。

因此,为了证明他能够领导大清国,多尔滚绝对不允许,赵杂毛攻入盛京。

旅顺港内,数十艘运兵船靠岸,来自山西的六千精兵,由清将姜建勋、李企晟、韩昭宣、虞胤等人率领着,踏上了辽东的土地。

六千晋军将士,来自大同等地,大多都是曾经的明朝边军,是绿营序列之中,粮饷给的比较足,也比较能打的队伍。

洪承畴写信给山东巡抚方大猷,让其调兵增援辽东,不想方大猷将洪承畴的要求又报给了多尔滚。

多尔滚得到消息后,一点也不含糊,不仅同意出兵,还是立时抽调北地精兵,渡海来援。

在一万多山东清军,渡海到达辽东后,六千晋军又渡海到了旅顺的消息,并没有让洪承畴感到欣喜。

“中堂大人在想什么?”大帐内,站在洪承畴身后的清将唐通出声道。

唐通原来是明朝九边八大总兵之一,地位与吴三桂差不多,不过吴三桂开关投降满清后,两人的距离便一下拉开。

如今吴三桂已经贵为平西王,而他依旧只是一个总兵官而已。

“本堂真是希望这次大清朝能够平安的渡过此次危机,否则这天下局势,就不好说了~”洪承畴沉着脸色,转身看着他曾经的部下。

“中堂令方抚台调兵一万入辽,摄政王又遣山西、北直隶、河南各出精兵六千余人,前来增援,辽东应该无忧!”唐通宽慰道。

洪承畴却摇了摇头,“就是因为摄政王又增加了兵力,本堂才心中忧虑啊!”

唐通不禁问道“这是为何?”

洪承畴注视着唐通,沉声说道“难道你忘记了松山之役吗?”

松山之战,是明朝与满清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正面对决,松山之战前,明朝还有机会翻盘,松山之战后,明朝最精锐的十多万人马全军覆没,便彻底失去了与清军作战的本钱。

当年松山之战,洪承畴是明军总指挥,唐通是他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对那一战自然映象深刻。

洪承畴继续说道“当年明朝为了解锦州之围,将九边精锐抽调一空,集结精兵十三万众。现在摄政王虽没有将北地精兵全部抽调,但也调集了三万人马。如果加上之前,本堂调集的三万精兵,大清国已经从北方各地,抽调了六万精兵。当年松山之战,本堂战败,十余万大明精兵飞灰湮灭,自此之后,明朝在北方就没了什么精兵,闯贼才能迅速席卷北方,大清国才能轻易征服北地。若是这次失败,大清国北地精兵便损失近半,关外必被赵贼所据,大清国将无力收回,局势定然逆转~”

当年洪承畴指挥松山之战失败,将明朝的北方精锐,几乎全部葬送,使得明朝面对内忧外患,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次满清集结北地清军精锐,若是失败,清军无法在组织新的兵力,赵杂毛定然占据关外。

唐通微微皱起眉头,“中堂大人,对岸人马虽众,但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万余之数。现在中堂手握四万多精兵,何惧赵杂毛!”

洪承畴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本堂现在缺的,其实并非是援兵!而是朝廷尽快开关,迁徒人口充实关外,可是摄政王却否决了本堂的建议。数万大军驻守辽东,粮食不能自足,并非长久之计!”

在洪承畴与唐通商议之时,远在山东登州的施琅,正看着一对对的河南清军,登上运兵的海船。

不远处,五艘清军战船,则正在接受最后的补给。

负责运送六千河南士卒的是二十条普通福船,船舱内放着一些粮食和军资,甲板上则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士卒。

有鉴于明军水师还在朝鲜沿海,清军水师派出了五艘战船,前往护航。

这五艘战船,都是大号的福船,首尾各一门红衣大炮,侧舷摆着九门火炮,一船共计有炮二十门,是清军的主要战船。

“军门,运兵船和战船都准备好了!”这时一员清将上前禀报。

施琅闻语颔首,神情凝重道“让船队出发,路上小心一些。万一遇见海寇,护航船队,必须要保护好运兵船,将士卒运到辽东。”

“喳!”清军将领当即打千儿行礼。

不多时,港湾内响起一声号角,运兵船和战船上的水手,纷纷发出一声啸叫,便起锚升帆,离开了海港。

施琅站在望楼上,看见船队驶出海港,船身慢慢沉入地平线下,最后连桅杆和船帆都完全消失于视野之中。

这时清军船队在海上乘风破浪,向旅顺方向航行,船队经过老铁山水道,将要抵达旅顺口之时,明军战船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铁山岛附近海域,十多艘明军战船,躲在海岛背面。

炮舰的船头,郭忠拿出千里镜,目视着清军船只从身前航行过去。

“指挥使,为何不拦截清军


状态提示:第486章渡海援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