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李逵的逆袭之路>第213章准备告御状吧

后衙内,时不时还有官军巡逻。

没办法,这是颍州城内的官军统领能给苏轼的最大的保护了。真要是让他带兵出征,大获全胜就不说了,少不了加官进爵。

可万一败了呢?

颍州城内的禁军是什么货色,赵统领难道不知道?

他是皇族,落魄皇族而已。大宋的皇族成千上万,不多他一个,不少他一个。他算是太祖一脉的后人,本来就不受待见,万一犯下无法弥补的大错,他可没有护身符保护他官运亨通。最多皇族的身份让他性命无忧而已。

可是不当官的落魄皇族,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

无奈之下,只好一个劲的讨好苏轼,指望苏轼不要在奏章上打他的小报告,他就感激不尽了。

邢捕头刚刚离开,苏轼看着衙门里紧张的气氛,暗暗叹了口气。不同于其他官员,苏轼喜欢到处走访,他虽然来颍州当官时间不长,也知道邢捕头带来的消息是哪里的,绝对出城不到十里。之所以不挑破,是因为要是治罪了邢捕头,他连离城十里的消息都要听不到了。

不知道贼兵的动静,枯坐在州衙的苏轼,彻底成了瞎子和聋子?

苏轼有心想组织城内的百姓,由他率领百姓出城平定叛乱,可是自家知道自家事,他很担心,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让城内无端的增加成千上万的寡妇。到时候一群失去了家庭顶梁柱的女子在衙门口哭诉,想一想都让他头痛不已。

“过儿。”

苏过从廊前走过,停下脚步进入了前厅之中,垂手低眉道:“父亲。”

“来来,帮为父算算……”

“蓍草,铜钱,还有龟壳。”苏轼对《易经》研究多年,造诣非凡。对于研修《易经》来说,全套的装备,可以给研习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当然,文人信命,对于来自上天的暗示,笃信无疑。

不同于苏轼,苏过还年轻,对于《易经》这种学说,还没有太多的时间研习。

自然算命的时候,手法颇为忙乱,且无序。

苏轼看在眼里,皱眉道:“错了!”

“忒笨。”

“要虔诚!”

……

要不是对面挑刺的是他亲爹,苏过真相将手中的乌龟壳仍在对方的脑袋上。找人帮忙,还满嘴挑刺,这也太讨厌了。尤其是他不善于推演,气地将龟壳放在了书案上对苏轼苦笑道:“父亲,孩儿愚笨,不善于易之道。父亲深谙其中精髓,为何不自己推演?”

苏轼能说自己因为心神不宁,算不出来吗?

唯一的几次,还是好卦,近乎于天下太平。

他管辖的治所都已经有人造反了,他哪敢说天下太平?

呵呵

苏轼讪笑道:“过儿,你也长大了,少不了要去参加文会。文会之中,会吟诗作对不稀奇,但是要像为父这样,鹤立鸡群,恐怕对你不容易。”

这是实在话,苏过无法反驳,只能点头承认:“让父亲费心了。”

苏轼摆摆手道:“这不是你的错。天资有高低,才华有优劣。青莲居士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自然不会埋没你的才能。你是个善于实干的人,不容易被外界迷惑,这是你的优点。同时也是你的缺点,不善于交际,会让人觉得孤傲不可攀。而文会之中,还有拉紧彼此距离的办法,词道唱曲,不过很可惜,你姨娘费尽心机,也没能让你在音律上有所建树。为父惆怅不已,最后想到了《易》,惶惶天道不可琢磨,可天机可以窥探……据为父的观察,十人之中,至少有九人对此深信不疑。如今为父把多年心得传授与你,可以助你结交天下。”

苏轼咳嗽一声,对儿子道:“当然,修仙炼丹效果最好,可惜耗费太大,家里头供应不了,就此断了念想吧。”

话到此处,苏轼感觉到莫名的忧伤。他也想修仙,也想炼丹,可是兜里没钱,实在玩不起。

苏过撇了撇嘴,心说:“自己什么时候想过要修仙了?”

苏过听的嘴角都抽抽,他哪里不知道父亲是拉着他让他帮忙算命?

说这么多,也不过是让自己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堂堂知州老爷,面对叛军束手无策,只能祈求神灵,这本来就是官员的失职。

如今叛军在哪里都不知道,更让他心头没底。

反而要是贾道全裹挟大量百姓围困颍阳城,那他多半就不怕了。指挥打仗苏轼不成,但是鼓舞城内百姓的民心还是没有问题的,堂堂学士在城头一战,没有信心的百姓,也该有个六七分的底气了吧。

苏过无奈,只能耐着信子从头算起来。

很快,李云被苏过算死了,天降横祸级别的考验,躲不过去,就是个死。

苏过身为李云老师,感觉有点对不住坐下大弟子。

然后算起了李逵……

正在紧张迫切的时候,邢捕头突然捂着帽子,按着腰刀,一阵快跑冲进了庭院之中,在廊下跪倒在地上,报――字喊的震天响,惹得苏轼老大不乐意。

随后苏轼心头一慌,扶着书案挣扎着要站起来,脸色惨白的问:“贼兵打过来了?”

“不是啊!”

邢捕头为之一愣,随后想明白了,大概是大老爷焦虑过重,有些恍惚了。急忙开口道:“启禀学士,贼兵被破了。”

“破了?休要诓骗本官,你应该知道后果。”

邢捕头急切的想要表现,撑着脖子对苏轼高声道:“大老爷,小人哪敢欺骗大老爷,真的,真的破了。高爷还有


状态提示:第213章准备告御状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