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鼎明>第425章甘肃5镇

在开封城遭遇第三次攻击之时,大明朝廷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压抑气氛之中。

各地送来的消息就没有一件是好的,要么出现灾害,要么就是被人兵临城下。

山东之事刚刚了结,满清大军于三月中旬才彻底消失在边墙之外。

但陕西剧变却是让大明朝廷上各位大佬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开封府最强力的援军却是被闯营彻底击溃,遁逃回湖广的左良玉,更是纵兵掳掠当地,在朝廷责罚还未被讨论出来之前,便席卷起十数万的人马。

这个消息传来后,所有怒发冲冠要求皇帝重罚甚至斩杀左良玉这个败军之将的声音,全部消失无踪。

有些尴尬的文武大佬们突然对天地灾害造成的百姓困苦上了心,一连数日都是不断的哭求皇帝开放内帑,赈济各地的灾民。

至于左良玉兵败之事,更是象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大家都心口不宣的绝口不提。

崇祯十年初,李征被逼反的例子在前,这左良玉又这般的强力拉人头的选手,若是一个不善再被逼反了,那造成的后果足以令提议责罚之人政治前途尽失,而且还会成为替罪羊被收拾。

而崇祯皇帝显然是一个不能被提钱的皇帝,一听到要钱,立即就会血压飙升,呼吸不稳,注意力顿时被从之前的议题吸引开去。

不过却是架不住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到来,陕西主力战败,宁夏各地都人心惶惶。

进入四月,宁夏告急,山西悍将李开远统帅上万步骑,连败宁夏总兵马世龙部,庆阳府,平凉府,宁夏后卫相继失陷。

山西贼连战连胜,降者如云,如今集数万步骑向北,灵州告急!灵州若破,宁夏数卫将群龙无首,任人鱼肉。

对于宁夏总兵马世龙的求援,崇祯皇帝发现他除了精神上的支援外,根本什么也拿不出来。

而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殷切的盼望殿内众臣能有一人给他一个惊喜时,这才发觉什么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一帮子突然变成闷葫芦的大臣们装驼鸟之时,汉中府告急的奏折又突然出现在御前,这一次不是要支援的,而是来报丧的。

汉中知府黄行文奏折很简单,汉中各县相继降贼,独守府城的他却无兵无将,更是收到城中缙绅大户们联络投敌的消息,知道守无可守,唯有先手刃城中逆贼,然后手持三尺白绫,在城破之后一死报效皇恩了。

事实上,在崇祯收到这道令他涕泪交加的奏章之时,黄行文并没有在最后关头先发制人收拾掉城中那些缙绅大户们,更没有用三尺白绫报效皇恩,而是主动加入其中,大家和和气气的投了山西。

李悦大军兵不血刃的平了汉中,派兵把守各处关隘之后,便再次掉头向西,进入巩昌府内。

巩昌府比李悦还要积极,在李悦大军未至之前,便准备好一切的行头,直接带着全府投诚。

越过巩昌,便是甘肃地界,甘肃兵十分的干脆,一箭不发,便直接选择了投降。

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得不这么做,若说陕西如今百弊从生,那甘肃就根本连百弊都省了,整个甘肃省能够适合人生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当地驻军因为恶劣的环境下,军队战力一向不弱,但后勤物资全部操之于陕西之下,他们根本就没有抵抗的本钱,李悦甚至只需要封锁边关一两月,这些人就只能人吃人了。

接手了甘肃的投诚,再安排部分随风人员驻守充当监军之后,李悦痛快的批了数万石军粮与十数万军饷,并当着所有守军的面,逐个发放!

没想到这点钱粮支出之后,倒是令甘肃镇守军完全归心,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历史上甘肃镇守军的粮饷,从来就没有正常发放过,就算发放也最多四成上下,其中的猫腻人人皆知。

甘肃镇处于各族混居之地,向来是大小战不断,艰苦的环境也造就了他们不凡的战斗力,唯一的缺点便是粮饷不足,一直无法组建扩充部队,只能靠着寥寥数千人,守着巨大的防区。

今日这些钱粮却是头一次没有被上官克扣就下发,就冲这一点,这些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生性豪爽的甘陕汉子完全被折服。

李悦是带兵多年的将领,他深知若只是钱粮给足,这些人也许只有感恩之心,却无畏惧之情。

但是若是能够当着他们的面,展示自己的武功,那才能真正将这些人收归麾下。

李悦此来,本就是为了达成李征要求的固守河套的重任。

这一次便带着甘肃军队,自兰州城一路向西,接连收复被大明收缩防御时丢弃的西宁卫,庄浪卫,凉州卫,永昌卫,山丹卫,来到陕西行都司甘肃镇,这才停止了脚步。

一路历时三个多月,沿途击溃蒙古十数部,并且击溃盘踞甘肃五镇百年之久的霸主准葛尔部骑兵近万,共计斩首数千,强推千里。

过程更是令所有甘肃官兵深深的敬畏,一路上向前,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潞州军正面战胜对方后,从后追杀。

尤其是所有战胜品,李悦都是分文不取之后,全部赏赐给了这些穷光蛋。

没有什么风险,又有足够的好处拿,甘肃军上下已经完全归心,更是战意高昂,根本无需人催促,自永昌卫一战潞州军轻松击溃蒙古五个部落联盟六千骑兵之后,甘肃军便一改之前畏缩的模样,开始自动冲锋在前。

只是到了甘肃镇,


状态提示:第425章甘肃5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