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宅男崛起1935>第三百三十章 阻击日军

日军的进攻没等开始,就误入了雷区,连续损失了几个士兵之后,才意识到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附近竟然布设有地雷。∟★,2▲3o︾这大大掣肘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也让日军变更加小心了。其实呢,他们不知道刘一凡布设地雷并不多,只是集中在重点方向。只不过日本人的运气太差了,结果发挥了奇效。

日军没有放弃进攻的意思,仅仅耽搁了一小会儿之后,他们绕过雷区,又沿着新的路线尝试着接近,这回运气好一点,没有再次踩上地雷。没办法,这次地雷的数量有限,又没多少布设时间,其实是刘一凡他们不太会布雷,要不这好东西,要是不会利用,也是白瞎。

刘一凡也不傻,知道自己不会布雷,所以他们布在村子附近的地方,又因为地雷数量有限,间隔也很大。这下子才给这些小鬼子,有机可乘了。

日军在不断地摸索中终于接近了村子。可惜他们并没有带什么重武器,只有二具掷弹筒,还因此前do消耗太大,不敢轻易开火,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但是仍然有点轻敌,仅仅在一通轻机q的扫射之后,开始贸然的进攻。

可惜仅冲到一百米的距离上,村子里弹密集火力,一下子砰砰、嘭嘭、乓乓、啪啪、哒哒、突突突各种q的声音震耳欲聋。让进攻中的鬼子完全招架不住了,一下子被放倒了一片。谁让他们暴露在平坦的地形中,这给刘一凡他们有机可乘。刚准备开火的日军掷弹筒手更倒霉,刚准备开火就被一发榴弹给打掉了,当场就回老家了。

小鬼子没等展开冲击队伍就被打散了,也幸好,这只是一次试探性进攻,没有全员压上来,否则损失更大,见进攻不利,撤退的速度也相当快了,要不从这就能看出来训练过的就是不一样。动作很是快速,行动也是准确,这也让刘一凡看到和人家的差距了。想想也是人家是有准备的,要不也不能这么老远的来这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有利可图,但人家下的本钱多啊!看看人家那人员,人家手里的东西,一看就是一般货,也就是他,有金手指,要不他一定是不敢称这个能的。⊕,◇o≮

日军吃了大亏之后,第一次进攻就此终止,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看出对方不好对付。立马调整了战术,很快又换了一个新的方向,试图再次接近村子,结果先上遇上地雷,又拆损了二个士兵,然后刚接近村子,再被两挺轻机q的侧面射击挡在村外,最后只能无奈的退了回去,狠狠的盯了一会,无奈的没有好的办法,进去只好退回了出发阵地。

这时天已经开始黑了,刘一凡认为,这仗基本上没什么问题,鬼子不敢拼命,打的相当轻松了,隐藏起来的机关q还没有使用呢,也许等上一会儿,就可以安排大家撤退了,到时村中再留点地雷什么,给日本人加点料,等到日本人发现时,估计他们早已跑远了。想想心里就爽的不得了,这才把之前的郁闷之气,出了一口。

可是没等刘一凡组织大家撤退,日军又上来了!这时候鬼子竟不打算停止进攻。这次日军选择从第一次进攻的方向,再次试图发动攻击。要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这么一会儿,就总结经验,找到了的突破口。由于之前的失利让他们掌握了这边的地形和地雷的位置,再加上夜幕的掩护,这次日军快冲到了村口才被发现,也幸好哨兵发现及时。

这时大家依然在阵地中,得到示警之后,马上一起开火,火力依然相当猛,反正刘一凡准备的do多。可惜也只是暂时将鬼子火力压制住了。尽管鬼子的掷弹筒因人员伤亡与do用尽退出战斗,轻机qo消耗过多,不敢随便意开火,但是日军凭借优秀的投弹能力,依然给刘一凡他们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看到身边的人,又有伤亡了,心情很是不好,都准备成这样了,还是有纰漏。刘一凡发现,由于布雷时缺乏经验,将地雷埋设的位置距离自己的前沿过近,即不能有效阻止鬼子接边,没有将日军挡在远方,甚至还影响了刘一凡他们的反击,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地雷反而掩护了日军的进攻。

现在双方距离已相当近了,战术上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巧可言,双方在不到八十米的距离上,开始进行对射。由于之前精锐都由江大河带往了第二道阻击防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战斗力很差的人,所以在和日军的对射中很吃亏。

日本在对射上,没有被压制住,自然有机会不断派士兵分批接近,待到了更近一点的距离,开始不断投掷 dan后,情况就进一步恶化了,这让伤亡又扩大了。

刘一凡这边只是在苦撑,现在的局面虽说暂时还能撑得住,但是时间稍微久一点很可能就会崩盘。不过这时候他们想撤退也来不及了,因为眼前的这是日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足够控制眼前的战场了。

这时候刘一凡心里开心急了,要是再这样下去,伤亡还在扩大,有点小后悔了。不禁想起了八路军的掩护部队和江大河他们,自己这边打了这么半天吗,他们还没有动静,姜弘文都跟着江大河去了第二道防线,以前都总觉得这个小家伙多少有点讨厌,现在在这种情况下,他忽然有点想念姜弘文了,没有这个小家伙在身边,还真有点不习惯,这不掷弹筒没有投弹手了,现在这个还是现抓的,只能凑合用。

难道他们在之前的阻击战中全部阵亡了么?

刘一凡摇摇头,甩掉了闪念一想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章 阻击日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