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夏十三太保>第313章 李思的宿命

李忠闻言鼻子有些发酸,竟有种想哭的冲动。

李思见状笑道:“莫要做那小女儿态,你应该为朕感到高兴才是,因为对朕来说,战场才是最好的归宿!”

李思与李忠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李思此去,必死无疑!

倒不是说李思会死于乱军之中什么的,咱们这里说的是,他会死于奔波劳累之中。

本就疾病缠身的李思,根本就承受不住颠簸之苦,别说他的病情还没完全好,就算是他的病都大好了,可那又能怎样呢?

八十多岁的年纪,在赶几百里路之后,他若是还能安然无恙的活下来的话,怕也是个奇迹了。

要知道,这是古代,古代可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更没有轮船那些交通工具。

这里只有马车,轿子这一类的交通工具,现在的李思肯定是骑不了马了,马车他更坐不了,别说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就算是让一个年轻人坐在马车里赶几百里路,估计他的骨头都得被颠散架。

所以李思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乘轿,这东西虽然颠簸,但却要比马车好上不少。

李思忽然想到了些什么,于是他笑呵呵的道:“朕明日天亮便领兵先行出发,你令辎重部队跟在朕的后面即可,弩箭备好一批便发一批,莫要等到集齐再发。”

“是!儿子记下了,记下了!……”

“京城有三万名大夏黄龙旗军留守足矣,有事多与杨丞相与魏征等人商议!”

这一次李忠却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好似在与自己告别似的,这种滋味儿很不好受,令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忠忽然想到了些什么,他看向李思道:“父皇,为何不将孝诚从北面调回来呢?若是他能够及时赶回来的话,您就可以少受一些奔波之苦了啊!”

令李忠没想到的是,李思闻言之后竟摇了摇头。

“孝诚正在对金国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这类事情看似简单,实则最是繁琐,不要打扰于他,此刻最是关键,若是出了什么意外的话,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之前做出的牺牲与努力怕也要前功尽弃,所以,咱们定不能让此类事情发生在咱们大夏的身上。”

李忠闻言则是默默的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他知道李思是对的,所以他也就没再做那无用功。

李思于当夜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们吃了一顿告别饭。

这顿饭吃的并不温馨,因为众人的心情比较凝重。

绕是与李思并不怎么亲近的晋王李河与齐王李海亦是如此。

他二人与李思不亲近的原因是李思重男轻女,而他二人的膝下却也只有一个女儿。

最为关键的是,他二人竟还都是女儿奴,如此一来,他们与李思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赵王李金是一个极为孝顺之人,他苦劝了李思良久,却依然没能说动于他,最终他只好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法子,由他亲自陪同李思走上这一趟,如此也算是尽了为人子的一点孝道。

一顿饭直吃到了深夜才结束,众人在离开前给李思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就算是以此来送别自己的老父亲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思便带着一万名大夏将士,再一次的踏上了征程。

大夏文武百官则是亦步亦趋的,跟在了李思乘坐的暖轿的后面。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此刻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

百姓们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送别着李思,他们或是焚香祷告,或是磕头行礼,而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祈求上苍保佑太上皇李思能够平安归来。

李思于大夏百姓而言,简直就是犹如天神一般的存在,常言道君父君父,怕也不过如此了。

李思命人打开暖轿侧窗,他想与自己的子民挥手告别,这怕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了。

当队伍行出南门之时,暖轿停下了。

李思从侧窗中探出头,回头看了一眼沈城府,道:“凯旋门快建好了吧?”

李忠闻言连忙道:“就快了,待父皇得胜而归之时正可以由凯旋门入城,届时儿子便可在此率文武百官恭迎父皇的大驾了!”

“好!”

李思在留下了这句话之后,便率领着军队再一次启程了。

李思率领着一万大军,以日行六七十里的速度,于官道之上奔行着。

而他乘坐的十六人抬大轿的行进速度,更是丝毫不逊于将士们奔跑的速度。

本着人歇轿不停的原则,李思干脆命人从劲卒之中,选出上百人来为自己抬轿。

百余人轮班倒,累了就上专门为他们准备的马车里歇息,休息够了再继续抬,也只有如此做才能不影响大军行进的速度。

这一路的急行军,对于八十多岁的李思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好在有李时珍师徒三人于暖轿之中随时伺候着,不然他的身体早就累垮了。

绕是这样,李思依然是针不断,药不停,这一路对于他来说,就好像是在进行着一台大手术一般,而手术的唯一目的竟只是为他吊命。

四天后。

大军来到了连城府北城门外。

李思是被众人从暖轿上给抱下来的,老爷子已经走不了路了。

众人扶着李思于龙椅之上坐好,随后抬着龙椅来到了连城府南城墙之上。

关羽,裴元庆,杨再兴,见状连忙来至近前,并跪地给李思磕头道:“末将接驾来迟,还请太上皇恕罪!”

李思见状笑着


状态提示:第313章 李思的宿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