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文唐>第6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

唐朝在中国文明发展中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

在它之前很多制度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比如兵役制度。

唐朝之前当兵是不发工资的,军粮、军械之类的还要自备,有些贫困家庭甚至因为负担不起兵丁口粮破产。

当然了,身为当权者必须要想办法给当兵的发福利,要不然谁还愿意跟着他干。打胜仗会给奖赏,攻城略地后允许抢战利品之类的。

初唐采取的是府兵制,当兵之后分几百亩良田,军粮、机械全部从几百亩良田里出,朝廷不发一分钱军饷。

但一次性领了几百亩地够一家子富裕的过好几辈子了,当兵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作战非常勇敢。

所以初唐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可怕,往往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

到了开元年间人口暴增土地兼并严重,国家拿不出那么多土地养活府兵,才开始了募兵制,就是当兵吃饷。

人活着才能拿军饷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当兵的都不敢死,战斗力直线下降。

唐德宗年间甚至出现了皇帝花钱雇佣军队讨伐藩镇,结果那些军队和藩镇联合演戏骗皇帝钱的情况。德宗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可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除此之外,当官也是没有俸禄的。

准确来说只有京官才有俸禄,地方官没有。朝廷给地方官划分职田,地方官吏的俸禄和衙门的开支全都从职田里来。

军队的饷银和官吏的俸禄是朝廷最重要的两大开支,初唐年间不用为这两项支出发愁,朝廷的负担就小了很多。

这种情况也造就了初唐年间奇葩的税收政策。

盐铁私营,不收商业税,连户税征收都断断续续,李渊和李世民知道百姓穷,经常赦免某地不用缴纳户税。

真正能按时征收的税只有一种,地税。

这也就是为什么初唐年间朝廷岁入才三四百万贯的原因。

这个数额对一个朝廷来说非常少了,比起其他大统一的王朝可以说少的可怜,甚至都不够制服宋朝一年官奉的。

但初唐朝廷不用支付军饷和官奉,需要花大钱的地方就比较少,一般就是修驰道、筑河堤,遇到灾年赈赈灾,打了胜仗犒赏三军之类的。

紧紧巴巴的这些钱也够花。

正是因此,作为税收主要来源的户税,在初唐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朝廷连丁税都不怎么收了,全面清查人口的动力自然就不足。

更何况那些隐户黑户大多都掌握在世家豪强手里,强行去查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此时的世家力量还非常强大,李渊和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家是靠什么立的国,自然不敢把世家豪强往死里得罪。

于是清查人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被大家给忽略的。

再说此时外敌林立,朝廷优先对付的还是外部势力,内部只要不发生动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

岳山穿越后给朝廷提供了无数来钱的门路,在北方搞了个商贸之城,朝廷借鉴他的思路在江浙道松江府搞了个申城,又力主岭南大开发让朝廷多了一座粮仓。

朝廷因此每年多了一千多万贯的收入,去年也就是贞观十年,朝廷一年收入近两千万贯。

只不过让朝中诸公不满的是,近千万贯归入了内库,这也是为啥户部尚书动不动就哭穷问内库要钱的原因。

有了这么多钱,朝廷的财政可以说已经富裕到两个钱当一个花的地步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更加没有动力搞什么人口普查了。

但从长远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人口普查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越早开展越好。

岳山不是户部尚书,对这件事情了解的不清楚,但张鸿找他一说他就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了。

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同时对于提出这个建议的张鸿也是另眼相看。

这是一个会做事敢做事的人。

敢做事就不用多说,不惜得罪世家豪强搞人口清查,肯定是个敢做事的人。

会做事是因为他瞅的机会非常好。

首先大唐已经击败了东突厥解决了最大的外患,可以回过头来收拾国内那些杂七杂八的势力了。

其次朝廷四处搞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了清查人口的动力。

最后,岳山搞全国打拐。人口普查很难开展的下去,地方阻力太大,搞不好清查人员莫名其妙命就没了,和六扇门合作就好办的多了。

六扇门本身就是暴力机构手中握着刀把子,有权力调动地方衙门的差役还能申请军队帮忙,不怕地方豪强聚众反抗。

而且想深入打拐必须要摸清楚地方的人口,你连某地有哪些人都不知道怎么打拐。

如此一来户部和六扇门就有了共同的目标,有何合作的基础。

以上种种条件加起来,可以说现在是搞人口清查最好也是最合适的机会。所以岳山才说张鸿是个会做事的人。

但很多时候岳山这个人要么不做,要么一次性把事情做完。

只是清查人口?他并不满足于此。

于是他看着张鸿道:“张尚书,敢不敢来一把大的。”

张鸿也愣了一下,心想人口普查还不够大吗?这位清水候想干什么?

心中这样想着,面上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知岳候所谓的大事是何事?”

“清、丈、田、亩。”岳山一字一字的道。

“嘶。”张鸿倒吸一口冷气


状态提示:第6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