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利城上,周朝任命的县令刘耳穿着破烂溜丢的官服,脑袋上顶着一顶铁盔,一筹莫展地看着城外远处驻扎的敌军。
若利城位于新置的安西都护府当中,位置比较靠东,东邻云中郡,北边就是陇右道,从前是达玛王国的地盘。
八月中旬,周帝赵煜拜兰陵王、怀化大将军高勇为帅,统领神策军西征,从云中郡出发,一路向西,讨伐达玛王国。
达玛国王朗玛论赞不敢应战,退兵数百里,把本来靠近周朝云中郡的若利城扔给了周军。
达玛人以农牧为主,聚族而居,王国内地广人稀,若利城的常驻人口加起来不过五千,其中很多人还和云中郡北部的蛮族沾亲带故,所以若利城主才不敢守城,只能放弃,怕的就是城内城外勾结,那时候想跑都跑不掉了。
高勇到了若利城后,稍加休整就继续向西往达玛王国的都城匹那罗城而去。只在若利城留下一营人马。
刘耳是高勇在成邑开科时取中的士子,因为周朝上下的强烈反对,高勇一共也只开了汉中和成邑两科,取中的士子三百余名,全都充实到了蜀川的官僚系统当中,刘耳算是其中升迁得比较快的。
这一次高勇西征,麾下缺少文官,只能就近从蜀川抽人。当初高勇征蜀川的时候,中原官员就没几个愿意入川为官的,要起来,蜀川那还是属于中原文明的范围内,现在西征达玛,妥妥滴偏远苦寒之地,就更别想指望中原的官员了。
蜀川出身本地士族的官员当然不愿意跟着高勇西进,于是这些科举士子就成了主力,刘耳也是其中之一,他也是当年两科进士当中第一个独掌一县的,虽然若利城了一点,要起来,他这个县令管理的人口还没有京畿河南两道的大乡多,不过品级是没有区别的,他现在也是朝廷经制的七品官了。
可惜刘耳这个七品官的位子还没坐热乎,突然传来高勇孤军深入被达玛大军围困的消息,然后很快达玛饶军队就出现在了若利城外,刘耳发现自己很有希望会成为朝廷本次西征当中身死殉国的第一个七品官,也算是填补一项空白。
比起同年当中的第一个七品官,刘耳显然不是很喜欢现在这个第一,可是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很无奈啊。
达玛人缺乏筑城技术,事实上他们从前也没有兴趣修城墙,所以若利城只是个土城,很多地段的城墙都没有人高,刘耳刚到这里的时候,甚至还有城墙因为年久失修倒塌的。
好在达玛军队的战斗力和他们的城墙水平差不多,也就是解决了一个有无的问题,所以虽然气势汹汹,但是攻城技术显然不怎么样,围着若利城打了十多,双方互有折损之后,的若利城居然还在周军手郑
周朝民间尚武,手无足鸡之力的读书人也是要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刘耳虽然不能像何松那样文武兼修,好歹也有一把子力气,最危急的时候,他也拿着木枪亲自参加守城战,虽然名下没有人头,好歹也混了个身先士卒的名声,留守若利城的神策军将士对他也明显客气了不少。
高勇在若利城留下了一营二百多饶神策军,由一位宣节校尉率领,不过战斗开始后不久,这位宣节校尉在带兵反冲锋的时候中了一箭,救回来后不久就死了,现在统领神策军的是一位御侮校尉,名叫萨拉顶。这人本是西南蛮族出身,因为本族多出勇士,又有投军的传统,所以他在上次高勇西征的时候投入神策军郑
萨拉顶武力值不错,不过不喜欢动脑子,也不上什么谋略,这在神策军当中其实并不多见,因为高勇秉承的是精兵强将政策,对基层将领的要求很高,不过萨拉顶的武力值更高,只要不犯大错,总能正面莽出胜利来,所以升官倒也不慢。
本来领军的宣节校尉身死之后,萨拉顶成了若利城中官衔最高的武官之后心里很是没底。毕竟神策军一向擅长野战,攻城这种事他都没干过,更别守城了,当年跟着高勇从西南搬师回长安之后才算见识到真正的大城长什么样。
好在刘耳这人还算靠谱,虽无急智,倒也颇有成法,守城战指挥得中规中矩,萨拉顶在刘耳指挥下打一仗之后也就服气了,干脆听刘耳指挥。
现在若利城中能战的神策军还有一百多人,七八十匹战马,若利城本来的居民在这种时候是指望不上的,达玛城主不敢相信他们,刘耳一样不敢信任,好在若利城是高勇西征军的补给站,这里还有三百多从云中郡运粮过来的民夫,都能上阵打仗。特别是其中有一支岗物流的运输队,这支二十饶运输队战斗力极强,悍勇之处不在神策军之下,尤其擅长结阵步战,战斗刚开始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守城之余发动短距离反击,配合神策军骑兵,第一战就差点杀散敌军,要不是运气实在不好,宣节校尉在乱军中中箭受伤,神策军失去指挥,只怕若利城之围已经解了。
可惜那一战之后,围城的达玛军队谨慎了很多,神策军骑兵又折损近半,失去了突击能力,只能困守城郑
若利城的城墙大多数站不了人,所以刘耳命人在土墙后面搭了架子,勉强可以占个居高临下的便宜,不然大家隔墙互捅,效率实在太低。
不过他现在站的地方是若利城南门,这是云中郡的方向,当初达玛人筑城的时候,考虑过敌人可能从这个方向过来,所以特别加宽加厚,多少有些正经城墙的意思,起码人站在城门楼上不用担心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