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第421章1脚踏入深渊

,!

(大概七点还有一章)

……

关外与关内不同,但凡是男丁基本上都会被编入旗丁,三十万女真人,极限可以抽调十余万男丁,为了防备刘卫山、刘卫海、毛文龙、小豆芽弧形压力,努尔哈赤就需要三万以上军卒,为了对鞑靼形成足够威慑,开原、铁岭为也要差不多保持一万军卒,事实上针对辽东的兵力与刘卫民所熟知的兵力差不多,还是五六万人马,唯一的区别,此时已经没有什么汉旗、蒙旗,全是女真满旗。

迁入的各部族时间不久,皇太极成了沈辽大管家,丢下烦人事情不管,对各部的不满也有些头疼,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各部族可否安置妥当,金卫可否发现不妥?”

提起又一件头疼之事,范文程也头疼无比,叹气道:“各处都有反抗打斗之事,闹事也就罢了,金卫抓人给些惩罚也就是了,主要是各贝勒门下之人,主子,是不是暂缓一缓,多与些各部适应些时间?”

皇太极眉头微皱,不悦道:“各部不管满意不满意,都要动上一动,你只需做好该做之事,剩下的爷去处理。”

范文程也只得无奈点头,强逼着各部离开族地,无论部族还是军中多有不满之语,如此情形下只能强硬举起屠刀,范文程也因此提议建起了一支与锦衣卫一般性质的金卫,抓捕不满之人。

八旗,所有臣服部族皆被纳入八旗名下,也就如同形成八个部落,而这八个部落名下有着无数村寨、旗丁,但是,除了被强行征服的部族被拆分并入各旗外,早先年跟随努尔哈赤起兵部族、村寨,这一部分基本上都保存着整体纳入八旗,强行迁入难免会有诸多怨言,为了稳妥些,趁着分配土地时,将各部打散,重新分配八旗旗丁就成了最好控制、稳固根基最佳法子。

军中将领军卒打乱,只要不打堆,不满也动摇不了根基,金卫再将不满的家伙抓起来,该关的关,该杀的杀,各坊牌楼上挂着头颅就是警示。

皇太极确实是个手腕极强之人,各旗人丁混杂交叉,每个村寨也成了一个小小的八旗缩影,每个村寨设十个小佐领,每个小佐领领三十户,每三百户为一个村寨,不设牛录,只设大明朝里正。

一村寨十个小佐领,上三旗占五个佐领,余者归属其余五旗,每临征召,由里正传达政令,各小佐领抽调男丁,而牛录、甲喇、固山只理军不治民,如同唐朝之时府兵,如此也大大加强了沈阳对军、民的控制力度,努尔哈赤也第一时间对皇太极强力支持,皇太极也成了沈辽的大管家。

刘卫民见到皇太极对女真各部进行改制时,也是极为佩服,这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毅力,各部一旦熟悉了后,任何一人,任何一将,哪怕旗主也休想升起任何异心,想造反都不可能,每一个村寨仅上三旗就占了半数,就是其余五旗都造反,最基础的村寨也只能与上三旗势均力敌而已,况且下五旗是不可能同时造反的。

对于一个势力来说,这种改制极大的凝聚了实力,可一开始时势必会有阵痛,而最大阻力还来自上层众多贝勒、贝子。

范文程不知道皇太极会如何解决上层带来的压力,但他知道自己身上还要再多几个脚印,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可恶明狗最是头顶长疮。

皇太极已经够得罪人了,也不愿再插手林丹汗信件之事,只是低头处理自己一摊烂事。

未迁各部入沈辽前,莽古尔泰领正蓝旗驻防海州城,防备辽东明军和侧翼驻防盖州城邢烈以及复州卫、金州卫、登莱军卒;莽古尔泰正蓝旗只能算是两军前沿军城,面对数万明军虎视,仅一个正蓝旗是不足以抵御的,后方的辽阳就成了皇太极的正白旗驻防重城。

与此同时,阿敏领镶蓝旗驻防凤凰城,防备平安道、咸镜道的毛文龙、刘卫海;岳托领镶红旗驻防开原,杜度领镶白旗驻防铁岭,两人一同虎视鞑靼左翼朵颜三卫,正黄、镶黄、镶红则留驻于沈阳,用以镇守四方,可随着小豆芽自北方不断攻掠,努尔哈赤不得不放岳托领镶红旗北上赫图阿拉驻防。

女真整族也就三四十万人,人丁主要集中在建州女真五部和海西女真四部,长白山女真三部与东海(野人)女真三部人丁最少,三四十万人极限军卒也只能抽出十万出头,但这也只是战时抽调,不可能始终维持,常备只能勉强维持三万左右,甚至更少一些,但刘卫民在四周不断增加兵力,不断骚扰,面对掌心雷、炸药包、会爆炸炸弹,以及射速更高、射程更远的火枪前,就算建州女真再如何勇武也很难占了便宜,也不得不维持更多兵力。

正如一句话语,打仗打的是金钱,是物资,是后勤,大明朝遭灾频繁,只要给吃的、给粮饷,想招募多少青壮都可以,明军死了一个,刘卫民就能用船只送去两个装备到牙齿军卒,他有这个财力,而努尔哈赤就无法做到,财力不足,面对强大压力,只有收缩战线避免处处交战。

战线收缩,男丁充足,只需在重城驻防一些可抵挡数日强攻军卒即可,身后拥有无数三百户村寨,可极短时间内出兵增援,也因此降低了常备军卒,减少了物资消耗。

收起的拳头,出击的时候才更加有力!

但是,刘卫民步步逼迫是事实,如今又要自西侧再次合围封锁,也让努尔哈赤最终咬牙决定与林丹汗合作,由多尔衮、多铎、图伦三人领镶黄旗北上铁岭、开原、科尔沁


状态提示:第421章1脚踏入深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