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纵横西汉>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

话说马括几人聊到董仲舒的时候,顺道提起了胶西王刘端。从司马迁口中得知,这胶西王可不是什么好人。几人在非议刘端的时候,就发觉邻桌有人神色不对。

现在经过吴费一搅和,牵出了刘端麾下之人,那么邻桌之人必然和刘端关系匪浅。方才非议刘端之事,恐怕被方才之人全听了去,这样一来就无端地又得罪了胶西王。

不知这胶西王和赵王关系如何,如果他们关系很好的话,可就麻烦了。毕竟自己在邯郸城里人生地不熟,无端地再多一个敌人,可不是什么好事。

马括心里无奈地哀叹了一声:邯郸副本的难度有些高呀!

不过难归难,咱可从来没怕过!

胶西王这边的下人和吴费本是同乡之人,他们一起周游各地,寻求栖身之地。在胶西国刘端那里,两人一起去应聘,最后刘端要了此人,赶走了吴费。

那人被聘入胶西王府之后,专门设宴宴请了吴费,并告诉吴费,自己日后会发达了一定会拉吴费一把。吴费不仅不领情,还把此事当作了同乡人对自己故意的羞辱。

吴费被赶走之后就一直愤懑不已,如今好不容易扬眉吐气,怎能不骄傲一番。

那人宴请吴费明明是出自好心,怎奈被吴费当作了驴肝肺,吴费临走时还不停地在胶西国散步不利于那人的言论,是以那人见到吴费同样恨得牙痒痒。

本来不欲暴露身份,可实在是看不下去吴费那股小人得志的模样。

那人正欲反驳吴费,被身边的贵客一拉,只好闭了嘴,乖乖地坐了下来。

“哼,知道怕就好!”吴费大咧咧地坐了下来,仿佛自己是这里的主人似的。

邻桌那贵人微微一笑,按住身边的下人,悠闲地继续听书。

马括见此一幕,心里暗赞:此人不简单啊!面对这样的挑衅还如此风轻云淡,不是城府很深,就是有所倚仗。

不过马括转念一想,自己好像也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那自己也“不简单”了?

呵呵,自己当然不简单了!恐怕这世上再没有人比自己背负的秘密更大了。

大厅内刚才经过一阵骚乱,已经有几股势力隐隐露出了头。

以马括为首的三人,包括罗杰夫和王浩是一伙,司马迁和田仁是一伙,他们两伙人又搭成了一大伙。

匈奴人侯千替身边也有几个人,想必他们也是一伙,只是不知道他们此行目的是什么。

赵国虽然不是边境,却历来和匈奴人有交流,所以城里出现个把匈奴人不是什么稀罕事。这里不只有匈奴人,还有乌桓人,鲜卑人。话说鲜卑人女子长得那真叫个漂亮。

鲜卑人不像匈奴人,匈奴女人长得又矮又挫,四肢粗大,一看就很敦实。鲜卑女人则是大眼睛,高鼻梁,唇红齿白,皮肤白皙,和后世新疆美女倒有几分相似,不知二者有没有血缘关系。

话说这厅内就有几个鲜卑人,只是不知道他们来此地的目的。

游牧民族能到汉朝内陆城市的人,无非就两种人,商人和贵人。商人是来做生意,贵人是来出使的。

是商人的可能性还要更低一些,一般都是汉人商人将货物运到边境,再和匈奴商人交易,很多汉人的商人甚至是游牧民族大单于的座上宾。

却很少有匈奴商人能越过边境来做生意的,一来是游牧民族没有经商文化,二来也是大汉政府不允许。

至于贵人就多了,汉匈和平时期,双方的使者络绎不绝,甚至下一波出发的使者还能和上一波回去的人在半路上碰巧见了面,双方把酒言欢,顺便交流一下信息,以便下一波使者采取更好的策略。

当然了,这些贵人们也兼具着打探汉朝虚实的任务。

在那个时代,使者就是探子,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

当年高祖刘邦北击匈奴,就是派了好几波使者出使匈奴,想要打探匈奴虚实。那时匈奴首领是一代雄主冒顿单于,干脆来了个将计就计,汉使一来,就将自己的精锐部队全部隐藏了起来,把老弱病残拉到了阵前,成功地骗过了刘邦的耳目,使得刘邦做出了轻兵前行,突击匈奴的决定,最终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不得出,史称“白登之围”。

后来还是用陈平计,大行贿赂才得以逃脱。

照此分析,大厅里的匈奴人和鲜卑人应该就是他们自己的贵人,出使大汉之际顺道消遣一番。至于刺探虚实,意义其实已经不大了。

汉匈两家相爱相杀的百年里,双方投降的人都不在少数,甚至不乏高级官员。这些人带去的情报可比自己去刺探要有深度的多。

马括又看了看旁边还有一桌的那几个人,他们应该是胶西国的人,地位应该还不低,只是不知道此时来赵国干什么。

胶西国是从齐国分出的一个小国。前文说过,削蕃之策从汉文帝开始就进入了实施阶段,而汉文帝开刀的对象就是赵国和齐国。

赵国由先前的七郡之地,被瓜分到现在仅剩下邯郸一郡,齐国也分出了大大小小的七个国家,胶西国便是其中之一,可以想象胶西国根本就大不到哪里去。

有趣的是,刘彻在成为太子之前,就是被封为了胶东王,胶西国的邻居。

胶西国弹丸之地,没甚好耍处,来大城市玩一玩也可以理解。马括后世就是小城市的人,出差旅游如果去了北京上海,也会发个朋友圈,毕竟去大城市还挺稀罕的。

然而蹊跷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