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祖杰心中一一盘算禾氏国际旗下的业务。在他的思考中,禾氏国际未来的第一核心业务是投资部门,这是他最擅长的。他最大的依靠就是超越时代的眼光,必须充分利用好,为华国牟取利益。
随着美帝从工业国往金融国的转型,国际间的金融震荡将会越来越激烈。凭借他的超前眼光,他可以率领禾氏国际获得超额的收益。
所以现有的投资部门必须完善,除了传统的股市交易以外,孙祖杰决定增加外汇和商品期货交易部和风险投资部。
而这一块可以与丰汇合作,也可以收购港岛的相关企业,他作为企业领导人,只需要把好关即可。
至于风险投资部,主要是针对新兴电子行业和网络软件产业新兴企业的投资,他不想再看到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大股东都是外资的悲剧,当然他非常乐意成为思科微软这些未来超级巨头的大股东。
当然,禾氏国际需要将大量的海外收益转移到华国,用于华国的改革开放,所以在合适的时机成立内地投资部就很有必要了。
在禾氏国际投资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往来,所以必须有自己的证券,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港岛大小银行多如牛毛,在未来他准备乘机收购几家,形成自己金融板块。
尽管与丰汇要加强合作,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对这家银行掉以轻心,丰汇吃人不吐骨头,再没有比这几年的禾氏国际理解更为深刻的了。
想好了投资板块,孙祖杰规划中的禾氏国际第二块业务就是商贸板块。
原来的进出口贸易,孙祖杰没有太多关注,只要稳健发展就可以。在未来恰当的时机,这一块业务他准备整体出售给华裕,以补充华裕的不足。
他目前的关注点在商业零售这一块,他有一个打算就是曲臣氏需要往沃尔玛模式的方向发展。在电子商务没有崛起前,孙祖杰认为连锁大卖场是零售商业最佳的经营方式。
曲臣氏从一个医药小店发展到今天,已经成功上市,曲臣氏的业绩十分稳定,利润也十分可观,但是曲臣氏相比于沃尔玛模式,还是相当落后。
一个个小药店虽然赢得了非常不错的毛利润,但是规模太小,并不符合孙祖杰的想法,曲臣氏必须往综合超市这一块转型。
当然转型需要人才,孙祖杰的想法是去美帝的沃尔玛直接挖人过来,学习沃尔玛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时代,沃尔玛虽然已经崛起,但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力,孙祖杰必须抢先布局港岛。
通过大卖场不断吸入资金,然后用大量资金投资物业,不断的建设大卖场,滚雪球的发展,只要抗过华英谈判期间的那段苦日子,未来十分可期。
孙祖杰规划中的第三块核心业务就是制药业,孙祖杰在前世从事的是医药产品的进出口业务,虽然做的一般,但是对于制药业,孙祖杰还是比较了解的。
即将到来的八九十年代正是医药生物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第一个生物工程公司已经诞生,未来各种各样神奇的药物即将出现。
而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正好适合禾氏国际,只要有钱,不断的追踪,三哥可以做到的,他相信禾氏国际也可以做到。
再依靠曲臣氏出色的销售网,未来搞出一个医药巨头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这是孙祖杰为禾氏国际规划的三大核心业务。一边想,孙祖杰一边用纸笔记录下来,开始整理修改。
七天之后,孙祖杰向禾氏国际董事局汇报了他的转型方案,对于他加强投资业务,华方和英方都表示赞同。
这三年孙祖杰在港岛虽然不动声色,可是他非常善于金融投资,这一点是得到公认的。怡合的悲惨下场就是明证。
英方也乐意通过禾氏国际加大对于国内的投资,只不过对于他规划中的高科技投资,英方就不甚了了。
不列第亚人本土此时已经没有多少高科技企业了,远东这帮子人眼力更是不足,他们当然很难理解孙祖杰这一块的思路,只不过不要紧,华国方面是心知肚明。
不管是无刷电机,还是两个可爱的小玩具,还是维生素c的新工艺,孙祖杰都展现出了超人一等的远见,所以对于他加大这一块的投入,华国董事十分坚决,表示支持;其他董事则是暗自狐疑。
所以最后达成了妥协,只要玩的不是太大,你爱干就干吧,毕竟每一个领导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过分都可以,这是他作为企业领导人的职权所在。
对于孙祖杰想搞沃尔玛模式,华国董事是第一次听到,反而英方的丰汇董事,见多识广,知道沃尔玛在美帝发展很快,觉得值得一试,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先搞一个大卖场出来,大家看看效果再说。
对于孙祖杰有意延伸产业链,往制药上面靠,英方股东也觉得想法不错。在本土,英方有好几个出色的医药公司,影响力也非常巨大。虽然英方并不认为孙祖杰能搞出什么新药,毕竟制药业的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港岛没有这个人才基础。
他们在意的是一旦禾氏国际在医药行业发展的不错,未来必然会进入华国,这样英资的大医药公司就可以顺着禾氏国际进入华国,这可是一个十亿人的超级市场,想想都流口水。
所以孙祖杰关于禾氏国际未来转型的想法,在董事局高票获得了通过。华方此时已经对孙祖杰放开了手脚,倒是英方仔细研读他的转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