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都市现代>重生于火红年代>第213章 演示

三个月的时间长不长,前世混日子的时候,孙祖杰往往觉得很漫长,可是这一次简直是争分夺秒呀。

所有的专家入京之后,孙祖杰需要首先给他们上课,阐述这一套理论,接受他们的质疑。为了他这一次实验,共和国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专家都被调了过来,听他这个三十岁的毛头小子指挥,要是搞不出来,会耽误多少事情。

孙祖杰确实说的没错,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了,现在只剩下集成。但是工业集成的难度不亚于研发,更何况是军队的东东,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孙祖杰大话三个月,很多专家听完都直摇头。别的不说,光光炮兵计算机的编程就需要很长时间,你哪来的胆量这么说。

孙祖杰这个时候也急了眼,“各位老师,我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你们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三个月时间一定要把雏形搞出来,领导们要亲自查看演示。”

既然事已至此,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大家只能硬咬着牙熬。一切一切的根基就是精确定位。得益于工程兵的努力,一个月之后,基站建成,所以首先进行的就是精确定位演练。

卫戍区侦察营战士许三多,背着一个大盒子走在队伍的中间,他们这个班今天一早接到了一个奇葩的任务。需要先涉水,再爬山,到达燕山深处的一个军事基地。

一个班十二名战士,除了必要的武器装备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许三多背的大盒子。按照上级要求,他们在行军过程中,他们需要每隔几分钟,随机停下来,然后选择一个高点,许三多需要打开大盒子,将一根鞭状天线伸向天空。

班长拿出了手表,与副班长对表之后,确认无误,然后命令接通电源,与此同时,文书记录下具体的时间和位置参数,时间精确到秒,位置精确到米。

所有的行军路程的位置参数,为了这一次实验在这一个月之内已经进行了标识,并进行了反复确认。

许三多收好天线,小心翼翼的放在盒子里,他纳闷的问道,“班长,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班长收好纸笔,然后瞪了一眼许三多,“不该问的,不要问,按照命令执行就是。”

许三多憨厚的笑了一声,“我不是好奇吗?”

“你好奇就要问,那我好奇问谁去?”

许三多立刻明白了,原来班长也不知道呀,他笑嘻嘻的背起了大盒子,然后大步走了起来。

这个班的战士并不知道,随着一道电磁信号发出,他们的行踪已经出现在总部的显示器上。

五座基站收到电磁信号后,仅仅十多秒之后,在京中西山总部的数字地图上,一个代表步兵的标识位置发生了变化。

“报告!实验分队传来定位信息,距离目标直线位置六点七公里。”

过了十分钟,参谋再次报告,“报告!实验分队传来定位信息,距离目标直线位置六点五公里。”

因为国内计算机水平的问题,就算现在是在全信号覆盖的地区行动,定位信息也没有办法做到实时刷新。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几分钟更新一次信息,但即便这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要是以前侦查部队执行这样的潜入任务,根本不可能向这样几分钟收到一次定位信息。

所以一旦放出部队,指挥官和参谋们只能向上天祈祷,然后等着侦查部队回来听取结果汇报,怎么可能做到现在这样实时监控。

很显然实时信号更新已经成为现实,下一步就是要比较一下能不能做到精确定位。这一点只需要将电子地图的数据与部队实际行军的数据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此时不管是总部过来的将军,还是这些参谋,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次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孙祖杰抱着手看着显示器上那跳动的简陋符号,表面上十分冷静,可是内心早就激情澎湃。今天他看到的这一切都非常简陋,但却是华国军队信息化的开端。

两个多小时之后,许三多所在的班到达指定位置,班长立刻拨通了京师总部的电话,开始电话汇报。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忙碌之后,参谋将基站定位收到的数据与部队实际行军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报告,定位精度小于十五米,达到预定目标。”

孙祖杰接过报告,仔细看了看,似乎还是差了点,不过目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了不得的进步了,毕竟他们用的是自己研发的民用寻呼台,与美军军用水平肯定有很大差距。

突然“啪!”的一声,孙祖杰被拍了一个踉跄,他立刻就被一双大手给扶住了,一个雷霆般声音在耳边响起,一位中年军人激动的抓着孙祖杰吼道,“小孙,你的想法是可行的,可行的!”

孙祖杰不用听就知道说话的是谁,他回头揉了揉自己的肩膀,嘶牙咧嘴的说道,“老周,你力气也太大了!”

“切,听说你小子还整天跑步,怎么还这副体格!”

老周是总参的一位高级参谋,这次奉命协助孙祖杰,他原来对孙祖杰的想法将信将疑,可是这初步试验表明精确定位足可以实现。

确实,目前的基站定位距离短,精度不够,但这些东西都可以改进,未来有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那么实现一米,一分米的定位就可以做到;

另外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几分钟跳一次的更新,未来可能就是实时传输;

现在只是一个跳动的小符号,未来可


状态提示:第213章 演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