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说书人>第三十九章 李世民的难处

太极宫内,李世民正在书房中低头批改着奏折,今日刚刚上完早朝,积攒了很多事情没有处理,需要李世民亲自过目,然后写上意见。

最近吐蕃在边境又有些不安分,这几年随着吐蕃慢慢崛起,松赞干布已经安稳的坐上了君主的位置,开始慢慢的展现他的雄才大略。

不得不说,对于李世民和大唐,邻居出现一个贤明的君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这让边境的风险正在加剧,随时要担心邻国入侵的事情发生。

更重要的是,薛延陀一直也对单于都护府蠢蠢欲动,妄图出兵吞并。

单于都护府就是当初李世民收服东突厥之后,将东突厥那一片区域设置为单于都护府,属于关内道统领,内置二十四州,地域十分的辽阔。

正因为如此,二十年前跟东突厥是一家的薛延陀就说这一块地方是属于薛延陀人的,所以一直都对这一块地盘蠢蠢欲动。

幸好这几年大唐连年风调雨顺,国内十分安稳,如果出现战事,那李世民也有信心将这些豺狼全部赶出去。

“陛下,房相来了。”

这个时候,一个年轻内侍的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思路,李世民也是一惊,手中的笔直接掉在了桌子上。

李世民思考这件事太过于入神,没有听到这个内侍进来的声音。所以当这个内侍一开口,李世民显然被吓到了。

刚刚说话的那个内侍冷汗直流,虽然他也是无心之失,但是如果李世民一个不高兴...

“把房相请进来吧。”

李世民淡淡的看了一眼这个内侍,从桌子上捡起笔,放在了砚台旁边。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这个内侍如蒙大赦,连忙去门外将房玄龄引了进来。

“臣房玄龄参见陛下。”房玄龄走入书房后,对着李世民拱手行礼,丝毫没有因为他是老臣而怠慢李世民半分。

“好了玄龄,朕都说过了,不必拘泥于礼数。”李世民抬了抬手,示意房玄龄免礼。

房玄龄笑了笑,虽然说是这么说,毕竟还是君臣有别,有些事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李世民站起身来,来到一处软塌前,示意房玄龄坐下。

房玄龄也没有多说什么,在李世民坐下之后,他便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玄龄,今年秋收情况如何?”这是李世民最为关心的一点,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李世民最开心的日子。

“陛下放心吧,今年粮食的收成比去年还要高,又是一个丰收年。”房玄龄笑眯眯的捋了捋胡须,这几年年景越来越好,他这个当宰相的,肩上的担子无疑也轻了不少。

“丰收年好啊!想当年朕刚登基的时候,经过隋末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者多不胜数。”

“谁可曾想到,大唐有今日之光景,有今日之强盛!”

李世民的眼睛里泛起一丝光芒,这是身为一个君王的自信,也是一个君王的骄傲。

“陛下忆苦思甜,不忘当年旧事,实乃百姓之福啊!”房玄龄笑着点点头。

“虽然是一个丰收年,但是就像是萧律说的,今年的米价是不是又要下跌了?”想到这件事,李世民忍不住皱了皱眉。

粮价是大事,本来丰收之年李世民不该操心粮价,但是被萧律“提示”过后,李世民突然对粮价产生了关怀之意。

“嗯...老臣派人去询问过,今年粮食收购的价格比去年还要低一些,但是听说售出的价格却并没有降低多少......”

房玄龄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李世民却也听懂了他的意思。

中间的差价进一步的拉大,百姓多收的这些稻谷,钱却并没有多赚多少,反而全都进了这些粮商的口袋。

这些粮商大部分都是挂靠在五姓七望之下,还有一部分是个人成立的,只不过在这些家族的压迫下,他们的规模都很小很小,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

“若真是如此,那百姓的血汗钱不就全进了这些人的兜里了吗?”

李世民的语气有些低沉,作为一个能说出“民水君舟”的君王,自然是明白百姓的重要性的。

若是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傻子才去跟着造反,有那个精力还不如在家多耕两亩地,说不定明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但若是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你这个当皇帝的就别想做安稳了。

现在的大唐,已经到了百姓能吃得饱穿的暖的时代了,但是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做到藏富于民,那李世民要走的路还远得很。

“陛下,有些事情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慎之又慎啊。”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心中的想法,当初在萧律家中的那一席话,算是彻底打开了李世民心中那个名为“野心”的东西。

当然,这里说的野心并不是指江山,而是要铲除掉五姓七望!

没错,这件事听起来就十分的不可思议,而且除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李世民也没有对别人提起过这件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个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一个是李世民的心腹,两个人都是李世民能信得过的人。

而他们也是关陇集团的领头羊,新兴的关陇集团跟这些五姓七望的人,绝对是敌非友,除掉五姓七望的人,对关陇集团还是有好处的。

“朕知道...朕知道...”

“当年他们所做的一切,朕还记在心里,虽然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这已经不止十年了啊!”

李世民的声音有些颤抖,从他登基以来,一共受过两次屈辱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李世民的难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