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牟明>第231章 大同

大同镇守中官马庆从自己的豪华床榻上起得身来,因为一夜都未睡着,显得异常憔悴。

吃过朝食,心神不宁地将一碗酽茶喝成白水后,仿似才下定了决心,吩咐管家备轿,打算出趟门。

走到轿前,下人掀开布帘,静待他入轿之时,马庆却又改了主意,让人撤轿,自己回到大堂继续喝茶。

见自家主人朝令夕改,管家见怪不怪,让下人散去后,悄无声息地走到马庆身边静候。

作为心腹,管家知道马庆这几天日子不好过。

其实不止他一个镇守中官日子不好过,所有在大同驻跸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日子都不好过。

数日来,草原深处变动频仍,但由于缺乏细作,只知道草原深处有了变故,具体何事,对大明有利抑或有害,却是无从知晓。

土木之变后,因大宦官王振祸国,连带着整个厂卫系统都受到牵连。

王振死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朝堂上被群殴致死,接掌锦衣卫的朱骥乃兵部尚书于谦女婿,为人宽厚,以断案严明著称,但对锦衣卫的整顿,难免矫枉过正。

整个锦衣卫势力在景泰年间大幅缩水,不但难以监察百官,刺探域外军情就更难以做到了。

朝中诸公对此不是不知,但自居为天朝上国,当行堂堂正正之兵的儒家思想,却是让他们对这些魑魅魍魉的手段不屑一顾。

作为大同镇守中官的马庆,实乃今上在此地的耳目,偏偏他手下无人,赴任以来建树极少,景泰帝已然表露过不满。

此次草原有变,详情仍是一无所知,不起边衅尚能蒙混过关,若再起战火,马庆势必在今上那里讨不了好,前途堪忧,是以饮食难下,坐卧不安。

此番种种,管家心知肚明,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尽心服侍,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罢了。

不过任管家如何周到,也有失手的时候。

昨日这位镇守中官回府,就有人突然拦轿,惊了马庆。

好在来人没有歹意,身上也无凶器,被搜出来的一包金银珠宝,自然也成了给马庆的孝敬。

此人言说自己从草原而来,有塞外最新消息,倒让马庆生了兴趣。

没想到一夜过去,自家主人却更加心神不宁,也不知那厮可不可靠,带来的消息是福是祸。

良久,管家见那茶水寡淡,实在看不过眼,正欲拼着被责骂,也要换碗新茶之际,马庆开口了:

“即刻安排几个机灵点的人手出门,带上密信,去把人一一请来咱们府上。”

“敢问老爷,所请何人?”

马庆的嘴张合之间,吐出来一个个名字,让管家心惊肉跳,震撼不已,这是把整个大同镇的要员都给请来了啊。

所请之人,第一个是代王,皇家血脉,天生贵胄,一俟战事,可主政两地,指挥军民。

不过这是老黄历了,自靖难后朝廷逐步削藩,各地藩王都成了摆设,曾经飞扬跋扈的代王一脉也不例外。

这一代的代王朱仕壥就更是如此,被戏称为隐王,只是但有大事,总绕不开他。

第二个是挂兵部尚书衔,总理宣大事务的石璞,简称石总理。

此时的大明,尚未如同中晚明那般,设立总督一职,不过这个总理,已经有了总督的雏形,算是宣大两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不过如今既不管军,亦不管民,还只是个空架子。

第三个是大同巡抚年富,大同巡抚全称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虽是一个刚设置不久的官职,但却握有实权。

大明立国后,改前元的行中书省制度,在各地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分权,但由此造成了行政权力低下,弊端丛生。

为改善这一局面,朝廷又派御史分巡地方,以节制三司,这样一来,巡抚便渐成制度。

正统元年,为节制总兵坐大,明廷首派御史巡抚宣大,弹劾地方,管理钱粮,将总兵的权力分割了大半出去。

又派中官出镇监军,最终形成了总兵、巡抚、镇守中官的三堂并立之势。

年富此人,数年前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

当时的大同,刚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

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朝廷,请求免除了秋赋,又尽心尽力督促边军粮饷,深得民心军心。

第四个是大同总兵石彪,骁勇善战,五年前的京师一役中立下过大功。

草原上到底出了何等大事,马庆竟然要将大同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最高官员,全部请到自己府上。

管家老到,心中震惊,丝毫不敢怠慢,将马庆交待的事安排下去,办得妥妥当当,还未到午时,大同镇的这几位高官就全齐了。

几人呆的工夫不长,在密室里吃过简单的饷午之后,又密议了一阵,就各自散去。

随后石彪点齐了三千精兵,其余人等各自带上一干护卫,跟着石彪出城,向东北方向而去。

而大同城在他们走后,城门缓缓关闭,一副大敌当前的样子。

鞑子即将进兵的消息瞬间在城内传遍,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

阳和城位于大同东北部,东与宣府毗邻,北边出了堡墙就是塞外草原。

其城墙高壕深,有三个城门,东门成安,西门成武,南门迎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城门上有城楼,还有十四个窝铺,都是藏兵的地方。

全城分别于洪武二十六年


状态提示:第231章 大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