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钢铁苏联>第96章 战云密布(一)

将视野从面前那巨大冰冷的炮闩之上移开,头向后转的马拉申科紧接着便在自己视野所及范围内看到了另一处让自己感到惊喜的变化。

“炮塔第一弹药架?老天,这次的设计总算不反人类了!”

所谓炮塔第一弹药架,即是在炮塔内部空间内增设用以储存备用弹药的弹药架,将原本储存在车体内的炮弹上移到炮塔内部进行临时存放的设计。

纵观整个二战历程,炮塔第一弹药架的设计可谓是有利有弊。

通常情况下,作为全车中弹概率最高的炮塔正面区域无疑是在战斗中最容易发生击穿情况的部分,而在这种情况下内置于炮塔内部的第一弹药架所面临的处境无疑就很危险了。

一旦炮塔内部的第一弹药架因为被击穿装甲后引燃弹药发生殉爆,那么整俩坦克内部的成员绝对是十死无生。强大的弹药殉爆威力甚至足以掀飞十余吨重的重型坦克炮塔,所谓的坦克“殉爆飞头”一说也正是来源于此。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所能带来的优势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于炮塔内部额外增设的第一弹药架不但能够拓展整车炮弹存储空间、提升全车备弹数量,从而得以将整量坦克的战场持久作战能力提升到一个更加优秀的水平。

同时,安置于炮塔内的第一弹药架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坦克主炮的装填速度。使得原本需要去弯腰到坦克底盘内拿取炮弹的装填手,现在只需要回过身来在炮塔第一弹药架内取下弹药后直接装入主炮即可完成装填。

所以总的来说,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坦克设计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利大于弊。

在二战后期,包括德军最新型的“虎王”重型坦克、强大的苏军“斯大林”is-2重型坦克、以及在柏林1945年阅兵式上出现的苏军“斯大林”is-3重型坦克等,均采用此种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设计。

尽管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设计有利有弊,但作为一名后世穿越者的马拉申科心中对于这一注定是未来主流走向的设计还是乐见其成的。

在早先指挥6坦克进行战斗的时候,缺乏炮塔内置第一弹药架的设计使得本就力有不竭的装填手基里尔每装填一发炮弹,都要一来一回弯一次腰去车体底盘弹药架内取出那并不算轻的76毫米定装炮弹回到炮塔才能完成装填。

这一听起来还算轻松的工作在平日里自然算不得什么,但要是在狭窄无比又因为战时机动而不停摇晃的炮塔内去完成这一工作可就不是随随便便能搞定的了。

“一、二、三、四......十。”

当左顾右盼中嘴里不停念叨着数字的马拉申科完成了数数时,分别安置于炮塔内部左右两侧舱壁之上的第一弹药架合计备弹数量显然令其很是满意。

“一个弹药架备弹五发,左右两个第一弹药架合计备弹十发.......不错,基里尔这小子听到这消息估计得了的蹦起来,这下战斗装填速度估计可以在原来t34坦克的基础上提升不少。”

除此以外,炮塔内部空间相比原来的t34中型坦克要宽大了不止一个档次的kv1重型坦克炮塔,即便是在内置了炮塔第一弹药架之后也仍旧有相当大的盈余空间,使得之前在t34坦克上,因为炮塔内部空间过于狭窄而迫于无奈之下的车长兼职炮手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现在,拉上了伊乌什金少尉新入伙的马拉申科所率五人车组终于可以发挥全部的完整战斗力。

驾驶员谢廖沙、机电员尼可莱、装填手基里尔、炮手伊乌什金、以及最后的车长马拉申科。

从兼职工作中解放出来的马拉申科终于可以专心致志地担负起自己的车长职责,在未来的战斗中专注于战斗指挥和车组协调任务。

对于早已受够了一人身兼二职的马拉申科来说,五人完备车组所带来的巨大变革才是其心中提升整车战斗力的最佳途径,没有之一。

将自己这辆崭新的座驾里里外外全部摸了个遍之后,这种刚刚走出坦克工厂下线,又经过卡拉莫夫上尉亲自带人进行过战地维护保养后的最佳座车情况,足以令刚刚接手自己新座驾的马拉申科心中感到兴奋不已。

污渍、机油味道、锈迹、结构磨损、装甲疲劳.......

所有在此前上一辆t34坦克上存在的缺陷弊病,到了这辆崭新的原型kv1重型坦克上已经完全不复存在,这辆精心维护后而又崭新异常的一手新车正是马拉申科心中一直以来所希望的完美座驾!

伴随着马拉申科跃下了炮塔后走出坦克仓库外准备前往营地进行一些后续工作的步伐,远在距离亚尔采沃城数十公里外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第2装甲集群先头部队当中,一位肩披三颗将星的德军大将正乘坐着被称为“桶车”的德军小车前往视察下属师部驻地。

时值七月的第聂伯河东岸夏霍季一带可谓是风景秀丽又景色宜人,不曾受到人类现代工业化进程污染的第聂伯河简直就像是一道横跨草原而过的银色丝带般美不胜收。

看着自己视野范围这条宽广而又迷人的清澈大河,仿佛沉醉于这美景之中的国防军大将不由向着自己身旁同在后座上的副官轻言开口。

“布尔什维克们拥有如此广袤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却不加以利用而任凭其荒废,这样的景色虽然让人沉醉其中又美不胜收,但终归还是一种工业落后而又无力发展的表现。你觉得呢?哈里恩。”


状态提示:第96章 战云密布(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