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红楼之薛二公子有空间>第五十四章 文生考武举

薛益叹了又叹:“原我还想着过完了年咱们一家老小也该回原籍祭祖了,一来自成婚后咱们生儿育女,开枝散叶,很该带着孩子回去一趟,二来今年虹儿科举得中,更是有赖祖宗的庇护。反正咱们也就大婚头年回去过,再也没正正经经祭拜过祖宗,实在是不该了。哎……谁知今年又是这样的情况,竟仍旧不能成行。”

薛王氏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不管官做得多大,生意做得多好,祖宗可不能忘。只是……

薛虹见父母亲愁得什么一样,笑道:“父亲什么时候走,不知可不可以加一条咱们家的商船随行?既不得在京中过年,大不了咱们就跟着父亲回南过年不就得了?”

薛蟠一听得又可以出门,高兴得无可无不可,一直说这样很好。

薛益思量了半天也是点头,对薛王氏道:“也罢,这样一来也好。省得你丢下了女儿们过来陪我们爷们吃饭,回去竟带了个我不能在京过年的消息,到时候钗儿还好说,只怕镶儿要哭鼻子了。”

说起两个女儿,薛王氏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可不是?镶儿如今越来越离不开老爷了。再说,女儿家平日里出门的机会就不多,宝钗不知道多羡慕她二叔家的宝琴,常年跟着父亲四处游历,这回虽只是回原籍,怎么说也得出门了,对她来说只怕是比过年还好高兴些。”

薛益想起自己那个潇洒的二弟,脸上也挂上了笑容,忽又想起之前的来信上说过今年赶到年下,二房一家会回原籍过年,这下子只怕薛家三房的人都能聚齐了。想想过年时热闹的景象,薛益的笑容更胜。

薛王氏回去后整理回乡送往各家各处的礼单,有至亲的,也有薛氏族亲的。宝钗和哥哥们也聚到一起商量着给姊妹兄弟带什么表礼,薛府一时没有闲人,个个满得欢欣鼓舞。

几天后,朝堂上已商定康熙帝于次年正月二十二日黄道吉日出发南巡,而薛益的离京之期便在腊月十八这日。

既如此,薛王氏连送往京中各家的年礼都早早地预备下,打算离京之期先各处打点了,也不至于在京中各家眼中落个不知礼数的印象。

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莫过于送年礼了,如今又有南下的礼物一并打点,把本就庸庸碌碌的薛王氏忙得什么一样,好歹有宝钗从旁协助,一切才不至于乱了章法。

而薛家离京前,还有几个每年既定的宴会要赴,这其中一个便是十一月十三日,荣国府政老爷生辰。

贾政的生日是薛虹最不喜欢赴的宴会,没有之一。

来来往往的人大多都是贾政养的清客,一个个只知道阿谀奉承,没有一个有才干也就罢了,说出来的话也是虚伪到令人恶心,让人一刻也不想多待。

还好贾珠和贾琏虽然敬酒去了,席间还有冯、柳二人陪他聊天。

“紫英这是决定了?”虽然平日里在国子监里都是称呼冯紫英的字号,但是昭达这两个字薛虹是真的很不喜欢,听起来跟找打一样。

冯紫英端起酒杯轻酌一口,点头笑道:“自然是。我们家以武传家,圣上如今又如此重视武举,特许有功名的文生也可报考,这个机会自然不可错过。”

大清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天下,清朝的历代君主都很注重武官。康熙爷为了拉拢更多的勇武人才为自己效力,非常重视武举。

而且为了招录文武全才,康熙爷说了,文科的秀才也可以去考武举人,武科的秀才也可以考文科举。

而真正肯越科应考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像冯紫英这样已有秀才功名在身,若再考个武举人回来,那就是孔夫子腰里别大刀——能文能武。这含金量无疑要比单考武举的人高得多。

虽然说大清的武官以行伍出身才是正途,武举次之,但是以冯紫英的年纪,送去军前效力显得有些小,连和安县主都还没过门呢,家中的老太太和太太们皆是不舍的,所以他要承袭父亲衣钵,也只好以武举为起点了。

薛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一旁的柳湘莲问道:“那武科举,比文科举容易些?”

冯紫英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厮是动了考武举的心思,便道:“武举考试和文举考试侧重点不一样,每场考试为三场,前两场考究武艺,最后一场才是策论。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论题出自《论语》、《孟子》,仅此而已,也不用作诗作文。你是从小熟读兵法的,难道还怕这个?”

“那……”只见柳二郎亮眼的目光追光灯似的打在冯紫英和薛虹的身上,一副跃跃欲试又不确定的样子,一脸的急需肯定。

薛虹“啪”地一下拍上了柳湘莲的肩头,朗笑一声:“哈哈,还那什么那,抓紧时间准备下一科的武举吧~我想紫英兄是不会介意你踏破他家门槛的。”

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世代习武,这武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冯唐还曾经做过武举的考官,薛虹这么说是替柳湘莲表了个白,他总不好厚着脸皮要去冯家寻资源吧?

冯紫英本就欣赏柳湘莲,并不做推辞:“那有何难?我们家常来常往的都是武将,你索性住在我家里,于你的考试深有益处的。只是赶明儿你连中三元考上了武状元,骏马游街的时候可别忘了我。”

柳湘莲早已没了父母,本就是依着姑姑一家生活,如今听见冯紫英如此,可以说是义薄云天了,他当即就要跪下给冯紫英叩头,冯紫英爱才,又是许多年来与他如亲兄弟


状态提示:第五十四章 文生考武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