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七章 憧憬的灾民(上)

高俊还记得大学上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时候,教材上的那个案例:二战期间,英美盟军曾经对德国城市汉堡进行长达数周的狂轰乱炸,市内建筑被摧毁近八成,工厂被尽数破坏,但是轰炸结束后当天汉堡就恢复了水电供应,六天后恢复了市内公共交通和邮政服务,十三天后恢复了无线电通讯,一个月后工厂全部复工,三个月后已经恢复了经济的八成水平。

这自然不是汉堡有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工业化社会的结构与人力积累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只要架子不倒,注入一定的资金之后就会重新活跃起来,自动填充被削去的血肉。

眼下高俊觉得寿张县现就是这种情况,粮食到位之后,寿张县就重新“活”了过来。

尽管在之前遭遇了巨大的苦难,但是战争结束之后,农民们重新跑到地头察看农田的情形,灾民们继续在何志也的领导下帮工,由组织的伐木,烧砖,造颇黎器。

押剌百户小学第一届学生正式毕业了,并且进行了期末考试,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完全合格,由高俊亲自为他们签发了毕业证书。而何志也立刻就把这些小学生叫了过来,当成了寿张县公廨的办事员。

所以,没过多久,全县城的人都看到了这些在街上乱跑,在田间地头找人搭话的小办事员,有关农田损害的统计、有关财产损失的统计、今年收成的预期、工商业经营的统计数字被一点一点的汇集到何志也那里。

新的办学热潮悄然兴起,把粮食分给学生,因而冻饿而死的杨铉被追尊为烈士,由翟呈信带头,全城的文人儒生一齐拜祭,何志也专门拨款,在寿张县城内建立了一处褒忠祠,将所有战死军兵和像杨铉这样的烈士的牌位集中到这里,派人按时祭扫,每年清明之际,全县各管学的学生都要来此拜祭。

除去普通的管学之外,还有几所特殊的学校被建立起来。

绣工学校,校址就在小山墩堡村纥石烈家的那个大宅院,虽然名字叫做绣工学校,但是眼下,绣工已经成了护士的代名词,这所学校事实上是培养护士的。

在这次的战争中,高俊明显感觉到医疗力量的不足,潘莹的死和死前的那句话对他们的触动也太大,这也是他们急于办绣工学校的原因。

一开始,几乎没有女孩子愿意到学校来上课,大家都有些担心风言风语,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女孩子们都想嫁给军兵,而偏偏军兵们对绣工的制服有着不言而喻的神往,所以姑娘们纷纷报考。

内务学校,张成武的治安队在整次寿张县粮荒期间表现上佳,何志也已经有计划,将治安队整编成内务部,学校就是将治安队员提升为内务部干部的摇篮。

学校分为公安科、消防科、信息科、递信科等部门,几乎三分之一的治安队员都被挑选到学校中,这所学校的校址就位于文太公的庄园。

税务学校,这里面的学员是从小学毕业生当中找出来的,何志也准备用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代替过去下乡的胥吏,提高收税的效率,减少中途的损失。

按照何志也的计划,税务分为四部分:农业税、工商榷税、物力钱、杂税。农业税按照既定标准:夏税每亩取麦三合,秋税每亩取粟五升,纳秸秆一束,每束十五斤。种植的蔬菜等经济作物不用缴税,如果是专门的菜农用去卖菜的,则按照商税办理。

工商榷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工税,分为占地税和营业税,占地税每亩每年钱一贯,营业税按两分收取,也就是2,矿业免税(反正寿张县没矿)。

商税中,货物交易三分计税,也就是按照3的额度征税,但是物资跨县移动还要收取关桥税,同样三分计税,不拘远近只收一次。

服务业则是五分计税,酒楼、商铺都是如此,但是有两样地方特殊——妓院和赌场都是二成抽税,也就是20的额度。那还不能禁赌禁黄的时候,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杀一杀风气。何志也甚至觉得自己终于有条件做一个社会试验:适量的黄和赌对社会治安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

到县城卖花的小姑娘、抱着一坛子鸡蛋想要换点儿盐的农民、从外地过来的戏班子在进城之前就会拿到收税单,只有完税盖章之后才能出城——但是何志也也下达命令,交易额在五十文钱以下的交易不用纳税,所以抱着鸡蛋的农民伯伯笑逐颜开的带着盐回家了。

在乡村里面东走西闯的货郎们也不要交税,但是何志也也有要求:货郎们不允许占地经营,这都意味着他们不可能赶着马车,只能挑着扁担去做生意,避免大户商家借这个漏洞来逃税。

榷税是针对盐、铁、茶、酒、铜等物品的专卖制度,根据何志也的法令,这几样东西不准民间自主经营售卖,只能由官方代理,定价权也掌握在何志也的手里。

当然,何志也还不至于黑心到丧尽天良的地步,盐价和理论上的政府官方价保持一致,而事实上比周边地区都要低,后来还发现了代购风潮,以至于不得不颁布限购令。

物力钱依旧保留,作为财产税使用,然而目前的征收对象仅限于生产性财产,而不限于积累的财富——银钱、自住房屋、储粮不再缴纳物力钱,然而车船、水磨、碾铠、僦屋照收不误。牛马作为生产工具,本来也应该征收物力钱,但是考虑到现在大牲口不足,给予免税待遇。

从河北运来的工匠都被高俊何志也集中起来,用以打造


状态提示:第七章 憧憬的灾民(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