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九章 四方馆(上)

虽然一篇小说可以慰藉寂寞的心灵,但是想要让他彻底欢快的话,还是要尽早为他争取自由,高俊全权委托阿虎负责此事,并且把殷去寒留下的钱都给了他,这段时间,高俊对阿虎的二代身份十分好奇,但是阿虎始终缄口不言。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中都城内的暴乱终于平息了,完颜珣亲自登上应天门,抚恤这次作战有功的将士。

就在这个时候,李铭也带来了山东的信件。

今年夏秋两季的农耕都没出现什么问题,随着堆肥场的建立,等到明年夏季的时候就可以更加广泛的施肥,由高俊控制的这六个县情情远远好于其他的县,已经在当地人那里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工匠,商贩等流动人员已经开始向寿张这一带集中,想要在这里碰碰运气。

但是何志也在信纸里面写满了一个让他担心的问题:东平府的威胁越来越大,乌林答与似乎对这里非常不满,而且他似乎已经打探到了寿张县现在比较空虚的情况。尽管在冬天来临的时候,何志也下令民兵修筑防御工事,但他不确定这能否抵挡住乌林答与贪婪的妒火。

最后,何志也列出一个采购清单,希望高俊帮忙买些东西。

对于乌林答与,高俊已经有所计划了,让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郁闷的是,不但不是打击此人,反而要帮助此人升官,远远的调离东平。实现这个计划比打击他容易多了,现在他的老同事耿端义已经是参知政事,而且据高俊所知,兵部尚书裴满子仁可能要出任地方宣抚,那么谁来接替此人的职位?乌林答与从出身资历上来看再合适不过。

这段时间,国家决定议和的消息终于传了出去,张行简作为最早公开上书建议议和的人,提拔为太子太傅,恩宠极高。

翰林学士赵秉文随即也上书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三个建议:迁都、导河、封建。

在议和之后,迁都也成了热议的话题,但是对于此事,皇帝讳莫如深,从来不公开表态。

也许是因为高俊运回粮食使他恢复了信任,暴乱平息后不久,完颜珣再次召见高俊。

高俊侍立在完颜珣身前,不得不说,新皇帝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看上去变得憔悴了,白发又多了不少,很显然,皇帝的烦心事要比知府多的多。至于中兴之主的美梦,可能真的只有梦里还能够寻见。

“高俊啊,完颜承晖劝朕不要迁都,说是河北明年谷物熟了,中都就再无粮荒之忧,你如何看呢?”

“此乃朝廷施政大计,小臣不敢妄言。”

“又来了,又来了,我叫你来干什么的?是叫你说这种话的吗?”完颜珣也比以前烦躁了不少,高俊只好先告罪,然后开始谈自己的意见。

“完颜平章的想法,百姓喜欢,而官吏不喜欢。”

“哦?”

“平章的策略,是既不想放弃土地,也不想劳民伤财,所以辛苦的是官吏军马,一方面要严守现在的边界,防止蒙古人背盟南侵,另一方面则要恢复河北残破州郡,招募流民,督促农桑,这样明年才会有所恢复。如若官吏尸位素餐,莫说是明年,就算是三年五年,河北照样是一片残垣断壁。”

“在此之后,还要蓄养军马、招纳贤才、缮治甲兵,想要完成这些事,必须恪尽职守,人尽其才,如今大小官吏多无品行,平章定下的重任,这些人难以景从。”

完颜珣眯着眼睛,静静听着,不时轻轻点点头,最后他忍不住笑出声来,用手指着高俊:“我为儿女寻得一个宰执之才。”

“小臣愧不敢当!”高俊心里感觉有点滑稽,如果完颜珣会读心术,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的话,估计要直接把自己绑在柱子上点了。

但是随即完颜珣又长叹一声:“吏治不得,纵然有奇才伟略也难以发挥。”

高俊知道不少小官吏要倒霉了,在历史上,完颜珣虽然被视为昏君,但是其吏治水平还是被人称道的。只可惜,他其实并没有自己所遗憾的奇才伟略,恰恰相反,大战略的短视是金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被蒙古灭亡的东亚四国当中,金朝的战略思想最为拙劣,所以才在短短23年当中就烟消云散。

不过此时不是伤感的时候,完颜珣还好端端的坐在自己面前,他又抬起眼来问高俊:“既然如此说的话,我应该去开封,留下一两位大员镇守中都,等到河北情况恢复,再行归来?”

“陛下如若离开中都,则中都必失。”

“这又是什么意思?”

“陛下如日,群臣拱卫,四方辐辏,陛下所在之处,就是国家根基之处,陛下留在中都,则人心安稳,群臣效命,黑鞑也不敢妄生事端,喧扰天颜。但是銮驾一动,靡费钱财,国库空虚,军民无食,一人离开,大众生疑,迁都南京,军民夺心。蒙古素无信义,必然兴兵来犯,届时北方必不可守。”

完颜珣不说话了,其实他很清楚高俊说的很对,眼下北方残破,也正是因为自己还在这里,所以尚能苦苦坚持,一旦自己离开,倘若蒙古人再次来犯,河北恐怕真的要不守了。

但是这总让他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想到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却要留在一线任由敌军侵犯,总让他心里觉得别扭的很。

“按照你所说,河北残破一时无法解决,朕还要留在中都,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此时正值国运艰难之际,自然有砥砺自效的忠臣,陛下慧眼如炬,如果能够选拔能臣,


状态提示:第九章 四方馆(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