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

高俊所提出的是一个简单但经常被证明有效的战术设想:在有利于防御的地带,以部分兵力拖住敌军主力,使敌人疲惫,然后集中精锐在左右两侧突破敌人外围防线,在敌人身后会师,形成牢固的合围,断绝敌军的补给,进而绞死对手。

而且对于高俊来说,这个计划更简单,可以进一步被修正为:集中精锐在左右两侧突破敌军外围防线,然后把敌人甩在身后,抢先占领黄河岔流沿岸的几处渡口,断绝敌军补给,以水代兵,形成包围之势。

然而,目前敌军的外围防御虽然被极大削弱了,但依旧有效,想要渡过黄河去攻打敌军的外围防线依旧很不明智,所以,高俊还需要小地的队伍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赵昉已经到前线去劳军,所有参与防御战的部队都获得了荣誉称号,在袖章上加上了渡河两个字。

除去精神奖励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物质刺激,这里本来就靠近河南,补充非常方便,高俊更是发动流民帮助挖掘沟渠,建立渡口,让在艰苦防御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支船队,每个其身后都有一个码头。

防御战确实艰苦,但是有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坐镇帮忙,似乎情形也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高俊此时非常庆幸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参谋班子,可以帮他做出很多决策,因为在此时,他不仅仅要考虑面前的小地战场,还更要关注全国的局势。

从各方汇总的消息时间来源不一,通过一系列合理判断,高俊逐步意识到,今年五六月的这次席卷整个华北大地的战斗最后恐怕依旧会黯然收场,蒙古人应该有能力按住大部分反对者,而金军也没有持续进攻收复失地的决心,他们注定不会成为主角。

此时正是显英雄本色的时候,太平军原定方针不变,依旧在今年收获季节后发动全面反攻,而眼下正在进行的全国性的战斗,只不过是下半年总反攻的一个预演,一个序章,一次危险的警钟。

太平军要充分利用这次战斗,调整优化战略布局,并且进一步壮大实力,打出声势,争取在这次战斗之后,让全国人普遍意识到,现如今只有太平军可以拯救中华。

在河北方面,现如今已经有了十二个营,分别隶属三个阵,冯、张、王各领一军,但太平军同时实行集中制度,这三人首要的还是整个河北师的指挥首脑,按照高俊的设想,在六月风暴当中,他们应该尽可能的东西拓展,把现如今能够团结的河北军队全部团结到旗下。

在河内方面,高俊给了李铭九个营的编制,但是他们抵达这里还不足半年,根本征集不到多少新兵,主要任务是认清道路,熟悉河内方面的地理人情,并争取笼络收编太行山的义军。

这是项颇有挑战性的政治工作,高俊有的放矢地点出了几个名字作为重点争取对象,并且开出了不低的价码,那些曾经同为公爵的人都被高俊事先允诺阵一级的重要职务。

在陕西方面,潘正的情形虽然一直不错,但现如今,永昌军的控制区不过是从临洮府到延安府之间的狭长地带,整体位于和西夏相邻地区,而却不能染指肥沃的关中平原,是一个很穷的根据地。

在短时间内,高俊也不可能让永昌军进驻关中,这会过分刺激金朝上下,因此突破点在外交上,一定要尽快与西夏达成正常关系,甚至可以诱使西夏出兵协助太平军。

至于辽东方向,任务非常简单:迅速解决蒲鲜万奴,并建立与高丽的互相信任。

截止到此时,太平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57个营,而高俊的决战前最后准备则要求,等到八月底的时候,太平军总实力应该达到80个营以上

与此同时,高俊又授意在其他各根据地设立八个节度使,作为根据地范围内守备机动兵力的来源,这同样又需要24,000的兵力。

这两个月内,太平军总人数要膨胀50000人

而在营级以上的军事机关,则准备成立八个师,分别是高俊师,楼升师,潘正师,僧虔师,孙庭师,张惠师,冯达师,李铭师,共计十九个阵,一个师的总兵力在一万人以上,甚至可能会达到两万人,是太平军的总决战单位,根据高俊的设想,即便是夺取全国政权,应该也不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高了。

新成立的这一级机关还需要大量的统筹协调,而且山东、陕西、辽东根据地有两三个师,虽然不会成立更高一级的机关,但也需要统筹规划,而这个任务自然而然的还要看潘正和孙庭这两位左膀右臂的。

在不断的规划当中,惨烈的小地战场似乎离高俊越来越远,虽然他距离这个血肉磨坊还不足一百里。

在那里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没有什么宏伟的计划,长久的设想,取而代之的则是对自己能否活到明天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怀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麻木和及时行乐。

在不需要进行厮杀的短暂时光,士兵们在黄河边上洗澡,交换个人物品,在死亡面前,任何身外之物都是多余的。

高俊才刚刚在河南征集了五千士兵,转眼就在小地之战折损了五千人,不得不在河南继续征兵。报名最积极的还是河北流民,他们背井离乡,对蒙古人有切齿痛恨,在河南又找不到赖以为生的活计,因而纷纷选择参军,河北人质朴勇敢,是优良兵源。

相比于河北,河南士兵则要显得复杂许多,有优良的骑兵,也有合适的步兵,长枪耍得好,用刀剑也


状态提示: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