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吕布和陈宫、张邈等一齐出奔至徐州。曹操遂拨定陶,而后分兵平定诸县。曹操本来就是兖州之主,吕布这一走,诸地更是不用曹操去操心,自然有人跳出来改旗易帜,复归曹操麾下。
仗打到这会,胜负已定。接下来应该就是要准备善后的事了。让将士解散回营得到休息。让地方官员安抚百姓,存孤恤寡,使得地方安宁,百姓休养生息。但曹操仍然不肯罢手,他对诸壤:“吾与孟卓,自幼订交,历经患难。不意为一事而叛吾。吾深恨之,今孟卓虽东走徐州,然孟高仍在陈留。吾誓灭之!”
众人苦劝不止,曹操遂至陈留,提兵围雍丘。张超闻曹操来,自知不敌,便出城相见,对道:“孟德何相逼如此?吾愿献项上人头,望孟德能网开一面,放吾族人一条生路。”
曹操默然良久,睦:“汝之头,吾自取之,何须汝献?”言罢,不待张超回复,便拨马回营。
张超回城,面如死灰。他不怕死,但他和兄长张邈的家和族人俱在城中,看曹操现在这架势,分明是要斩尽杀绝,把张氏一族满门屠尽。这却是张超所不能接受的。想了半,便忙召来心腹,让其试试,看看能不能冲出城去,如果可以,就把家送出城去,然后自己死守雍丘,与曹操周旋。没了后顾之忧,张超就什么都不怕了。而且雍丘被围,张超相信兄长张邈知道消息了,一定会想办法前来救援。就算兄长张邈来不及,这兖州境内,他也有一知己好友,能对他伸出援手。
这人便是东郡太守臧洪。臧洪其父,是前任使匈奴中郎将臧旻。熹平六年时,臧旻、田晏、夏育三将分兵三路,出塞几千里以击鲜卑檀石槐,结果三路大败,三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南匈奴单于屠特若尸逐就也因此战重伤而死。这一仗,让朝廷勃然大怒,遂槛车征三将下狱。
臧洪十五岁时便因其父的功绩被拜为童子郎,他打就长得体貌魁梧,读书成绩又好,在太学里非常有名气。后举孝廉,与刘繇、王朗等同时外放为县长。中平年间,黄巾乱起,臧洪遂辞官回家,因他是广陵人,遂被时任广陵太守的张超聘为郡功曹。从此,与张超订交,成为知己好友。
而关东反董联媚成立,也与臧洪脱不了关系。当时董卓弑帝,自行废立,臧洪知道后就劝张超:“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下唱义,不亦宜乎!”
于是张超就带着臧洪去陈留见兄长张邈,又把臧洪先后推荐给刘岱、孔伷。众人与臧洪皆相亲善。在酸枣会盟时,臧洪更是登坛代表诸侯,向下和三军将士宣读了誓词:“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史载臧洪那是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只可惜后来大家各怀心思,嘿嘿,这联盟没多久就各自散场了。
当时的张超留在陈留他兄长张邈这里,心里尤有不甘,就派臧洪去幽州见刘虞,想利用刘虞宗室的影响力来举行大事,结果臧洪到了河间的时候,刚好袁绍与公孙瓒大打出手,道路不通。臧洪没法子,就滞留在了冀州,袁绍知道臧洪之才,奇重之,遂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后又命臧洪为兖州东郡太守,直到如今。
张超相信臧洪与自己的友谊,又觉得臧洪就在东郡,离自己这里也不远,闻知消息后一定会来救援自己。
张超也没想错,雍丘一围,臧洪就非常担心张超的处境。但他身份地位尴尬。作为袁绍派来的东郡太守,他与顶头上司曹操之间的关系微妙。而东郡的东阿城,又是曹操驻军的重点。吕布来了,全境变,东阿一直坚守,可见其底蕴。仔细一想,东阿平时是防范的谁,也可想而知。
现在臧洪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去攻打自己的好友,臧洪能怎么办?想出兵去救,自己的兵力也不足,哪里打得过曹操?不去救,哦,臧洪没想过这个可能性。臧洪思来想去,就把主意打到了袁绍身上。于是哭着去见袁绍,想请袁绍出兵救张超。
袁绍哪里肯答应。当年张邈直言顶撞袁绍,就让袁绍心中大为不喜,曾经暗地让曹操帮忙把张邈给干掉。这是一个原因。现在张家兄弟明知道他袁绍和吕布有仇,却又共迎吕布入兖州,差点让兖州变了,到时吕布得了兖州,还不得把自己恶心死?这是第二个原因。曹操和自己互为盟友,自己没派兵帮曹操安定兖州已经是很不好意思了,现在还派兵去帮曹操的仇家?到时让曹操和自己反目成仇?自己莫非脑袋有坑不成?
所以,综上原因,袁绍是绝对不可能答应臧洪的。臧洪其实也知道袁绍出兵的可能性极,但他放眼周边,确实又找不到人帮忙了。只好怀抱着万一的希望来求袁绍,结果袁绍还是让他失望了。
臧洪求了半没有结果,只好自己回到了东郡,然后召集兵马,准备前往陈留去救张超。他知道自己这一去可能会死,但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张超在雍丘,让心腹出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