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报道歉,有损大华实业的企业形象。(本章节由友上传)如果三角债没问题就算了,如果真的有问题,我们登报说没问题,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苏城苦口婆心的解释。
做企业和当官是一个道理,县官不如现管。童大林是市企业局的局长,虽然不能给大华实业造成大的损伤,但也属于应当结交而非得罪的对象。苏城没有见过他,但也非常确定,自己的公关部门和他有所接触。
此刻,童大林不是故意找碴,他是真的不明白:“企业形象有个什么用?如果银行不给企业放款,企业都没了,还形象?”
“如果有帮助的话,我们撤掉通知。说实在话,童局长,银行放不放款,和我们大华实业登报不登报,没什么关系。三角债的风险,大家现在都看的到,银行拒绝放贷很正常。”
童大林自然知道,银行拒贷不是大华实业决定的,但他已经着急了,仍道:“总之,死马当作活马医,你们登报道歉一下,我们就拿着报纸去找银行,说明没有什么三角债的事,到时候贷款下来了,你们爱做什么做什么,你看这个怎么样?”
这样的要求,还真的很中国特色。以时代的观点来看,大华实业好像真的没有损失什么,最多是银行轻信。
可在苏城眼中,这种事情造成的名誉损失是无可估量的,而且随着大华实业的规模增加,损失也会增加。
苏城缓缓摇头,说:“你们就算是有了登报道歉的东西,找银行也不会有用的。”
童大林脸一绷:“不试一下怎么知道没用?”
“你这样试一下,有用没用不说,我们的大华实业的名誉首先要受损失啊。”苏城能用一句话就让副部级的中远船务投降。但他偏偏对市府官员无奈。这个时候。他分外的羡慕大庆和胜利油田管理局,一手厂权一手政权,资金充沛到供应全国。级别又高又和省府不在一个系统,真正是土皇帝的干活。
童大林用手一提裤子,手叉在腰上。不高兴的说:“名誉损失有什么关系,等过上一半年的,谁还记得这件事啊,对不对?”
70年代的国企是老爷和二老爷,一门心思的搞家族斗争。80年代的国企是爱买不买,除了组织生产之外只关心政府能帮多少忙。踟躇到了90年代,企业也不过刚刚开始重视销售,对于企业形象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苏城不解看着童大林,童大林不解的看着苏城。两个人毫无沟通的基础。
弯子绕了一个又一个,苏城只是不允。
童大林失去了耐心,气愤的离开了大华实业。临走的时候扬声说:“你们这是给市里的招商引资政策抹黑。苏董事长,请你好好考虑一下。”
他的声音很大。在楼道里发出阵阵回响。
童大林莽撞的走下楼梯,同一层的陈祖年等人都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一会儿,陈祖年就和李琳敲响了苏城办公室的门。
李琳如今是济南动力机厂的公关主任,同时也是大华实业集团的公关部成员,衣着鲜艳之余,却是比以前保守了不少,长款大衣下面只是一双五寸高跟鞋,比以前的七寸十寸版轻松多了。
他们来之前,先问了小杨主任,陈祖年就直接说:“苏董,市里其实也就是想要一个名义,我们找个报纸,发个豆腐块,交给董局长就行了,用不着喝他置气啊。”
李琳也赞成道:“苏董,让我去找董大林说一下吧,这个人最早是当兵的,复原以后,从革委会干起来的。你看他那条皮带就知道,喜欢钻牛角尖,不相信理论,什么都要试一下。他要是认为咱们影响了企业局下面的企业贷款,那肯定会有偏见。我想,咱们要不帮他弄些贷款?”
大华实业的资产良好到令人难以置信。有瑟坦油田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大华实业的存款比许多银行的支行的资金总量都要多。如果不是随时准备为包销的天然气买单,大华实业已经可以竞争最赚钱的公司了。
在通货膨胀,银行贷款利率超过10,长期贷款利率高达的状态下,银行求贷的心情其实是相当迫切的。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不肯贷款给济*南企业局下属的工厂,确实有联想的成分。
但苏城是不会因此而登报道歉的,他同样否定了李琳的建议,道:“你如果帮董大林贷款,以他的性格,肯定会贷款给最困难的企业。这种无底洞,不管丢多少钱进去,连一个水花都别想起来。我们也会因此受牵连的。”
“董大林是常务市长周华的人,咱们要是不闻不问的话,怕也不行吧。”李琳说着又解释了一句:“周市长不太相信三角债有多少威胁,咱们公司上次开了新闻发布会,我就被周市长数落,说咱们是危言耸听。他觉得,只要企业能正常经营,有债务也不怕,甚至能互相抵消,还能减少财务上的纠纷。”
“荒谬。”苏城骂过,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数十年的计划经济和强化版的运动斗争以后,政府官员不懂经济是必然的。而且,三角债的存在,本身就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余孽。这是一种国外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出现过的经济危机,是国企互相划账,领导签字,以及银根收紧导致的变态产物。
如果全是私人企业,无论如何都不能形成全社会性的三角债危机。像是大华实业,只要苏城坚持不允许拖欠债务,就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但是,80年代末的国企领导人,能硬起来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