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秦汉之建国路>第343章 孤立主义(六)

第343章孤立主义(六)

由冬入春。除了成皋一带楚汉的军队互争胜负外,中原各地的百姓似乎开始过上了平稳的日子,期间少有战事。

如今,黄河之北,有燕齐镇守其东部,他们似乎都完全忘记了中原的战事,开始一心一意谋发展了。其中,尤其以燕国为甚。

刘辟非在广平郡将所有饥民组织了起来,采取以工代赈的政策,拓宽了从渤海深入蓟县的河流,这些早先饿过肚子的山东之民,曾经抱怨过秦国的劳役繁重,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从事同样繁重的劳动,却对他们现在的燕王感恩戴德。

毕竟,比起挨饿,能够一份工作饱腹活命实在是太幸福的事情。当然,刘辟非并没有真想要这些饥民一辈子跟随自己这样大规模作业下去,他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这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下来,回到田地上去。

但贸然将大部分饥民安置到土地上去必然导致动乱。饥民们缺乏生活物资,从春种到秋熟,是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没有政府的支持,他们是无法苦撑到“秋熟”之时的。

因此,刘辟非暂时只能将各郡百姓,聚集在官府手中,由官府进行统一安排,兴修兴修水利,做一些公共工程。

但春季已经来了,也是时候让大家回到田地了。

刘辟非在各郡设置屯田校尉,每郡设置多名,管辖麾下所有农民的吃喝拉撒。大量的铁农具从营口通过陆运、海运的方式运输到各郡,由官府统一配给,百姓的粮食也有官府统一分配。各种物资也是统一配给。

此时,除了辽东郡外,其他燕国管辖各郡竟像是一台精密操作的机器,开始了大规模屯田的运动。齐国商人发现,商人所向往的自由市场没有了,他们只能和当地的官府做生意。

没有自由市场,商业自然萎缩下去。刘辟非之前所倡导的环渤海经济带竟是被燕国自己掐死了。

但毫无疑问,这对于恢复燕地的经济是必要的。不久,来自赵地,甚至齐地的饥民,也都涌入燕国周边的各郡,赵国与齐国都损失了大量的务农人口。

对于这些逃难的百姓来说,刘辟非向汉王与项王夸口的“人间乐土”,他们并不知道该是何模样,但去辽东,有官府统一发配粮食,可以安心耕种田地,已经通过流动的商贾之口,传到了赵、齐两地。

……

韩信接二连三收到麾下编户齐民逃到燕国的消息,连忙召来蒯通商议。

蒯通无奈道:“燕王因为可以独立于两王之外,不需要整军备战。可齐王不同,齐王要诛灭项羽,没有大规模兵团作战,想要打败项羽骁勇的军队,根本无法做到。齐王要征兵,百姓抗征,自是纷纷前往燕国。”

韩信道:“我知晓原因,只是询问你有何计策。”

蒯通淡淡一笑道:“简单,把燕王也拉下水。如今,天下诸侯,要么下注项王,要么下注汉王,燕王显得太特立独行了,他想要置身事外,却也是太天真了。”

韩信道:“我并不想与燕王作对,若是与其对抗,将之逼到项王一边,就不好了。”

蒯通笑道:“齐王与汉王既然想要燕王站在自己这一边,是万万不能出兵的。只能让项王出兵。属下愿意前往项王军营,进行挑拨,使项王猜忌燕王的用心。毕竟燕王也姓刘啊。”

韩信思索再三,准了蒯通所请。

等蒯通离开没有两田,千乘县县令来报,说齐地两家最大的纺织作坊间发生了打斗。纺织作坊是齐国税源的大头,不能出乱子。韩信亲自带兵前方镇抚。

等到达千乘,韩信这才了解了情况,却是两家作坊为争夺一车生丝。其深层的原因,却是项羽截断了各地商路,齐国被项王实行了经济封锁。

如此,大量的纺织作坊便陷入停工或者半停工的状态,时常为了市坊内的一车生丝的购买权而争吵。

此次陷入争端的两家作坊主,一家开在济水南岸,作坊主姓姜,一家开在济水北岸,作坊主姓田。倒也是世代的仇家。在春秋时,齐国是姜氏的,后来却被田氏取代。如今,两家的王权却都已经被剥夺,成为了普通的商人百姓。

韩信听了两人的争论,姜氏说,他家的作坊已经停业十天了,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一车生丝,也是自己先见到的,田氏却仰仗自己的势力,巧取豪夺。

姜氏还说,田氏至今在齐国的商业中影响力很大,目前逃亡中的田横便很有可能得到田氏商人的资助,要韩信不可不防。

韩信灭齐,再次断绝了齐的社稷,自是引得田氏的忌恨。但他不会因为这位姜氏的只言片语,就会小心提防田氏。在他看来,田氏已经很难有大的作为了。

韩信安抚了田氏作坊主几句,正准备让两家平分这一车生丝。这时,一艘齐式商船扬帆进入了千乘港。

不久,旁边的作坊主喊道:“生丝!是生丝!”

韩信身旁的两家作坊主听说是生丝,互看了一眼,竟是将韩信与卖生丝的商人丢在了市坊里,拿着钱币往港口跑去了。

但齐式商船的船主竟是个很守规矩的人,向众人说了:“齐王有令,买卖经营只在市坊进行,诸位若是要买,可前往市坊。我们在那里等候各位。”说完,船主报出了自己商铺的名称,众人又都往市坊中来。

韩信登上市坊旁的塔楼,码头搬运工人正忙着将一筐筐生丝从船上搬运下来。上面飘扬的旗帜刺痛了韩信的眼睛


状态提示:第343章 孤立主义(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