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八年,大年初一。
李云天和京城的文武重臣进宫给正统帝和孙太后拜年,作为后宫的新主人,孙太后设午宴款待了李云天等人。
自从取代胡皇后成为宣德帝的皇后,孙太后知道朝中的文武大臣对此非常不满,再加上张氏太皇太后的强势,因此她的行事一直非常低调。
如今,张氏太皇太后已经病逝,那么孙太后自然要承担起辅佐正统帝的职责来,她要确保正统帝亲政之前朝局的稳定。
不过孙太后毕竟不是张氏太皇太后,在朝臣中的影响力有限,这就使得她更为依赖内廷的宦官,进而也促成了宦官势力的增长。
午宴后,李云天第一时间赶去了杨士奇的府邸,前去看望患病的杨士奇。
杨稷被押进京城后,杨士奇再承受不住市面上的风言风语,心力交瘁下大病了一场,告病在家休养。
与杨荣去世后的遭遇一样,本该门庭若市的杨士奇府邸冷冷清清,自从杨稷的罪证被正统帝派去的御史查明后前来杨府的客人就越来越少,到现在除了一些要好的故旧外基本上没什么人上门,都想跟杨士奇划清界线,忙着投靠新的阵营。
京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谁都知道杨士奇这下要被杨稷的案子牵连,仕途堪忧,因此这个时候谁吃饱了撑的往上凑。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莫过于此。
李云天的到来使得冷清的杨府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从爵位上来看李云天可是朝中文武百官之首,李云天能来杨府对杨家的人来说已经足矣。
别人可以不来杨府,但李云天是一定要来的,无论如何杨士奇都是他的恩师,虽然他现在已经贵为亲王,但是这一点永远无法改变。
“王爷!”杨府的客厅里,二十几名前来给杨士奇拜年的文官见李云天进来,连忙向他躬身行礼,他们都是杨士奇的门生,如今在京城各大部院任职属于杨士奇的嫡系,同时也是李云天的师弟。
李云天与众人寒暄了几句后就被杨府的下人请去了后院,面容憔悴的杨士奇强打着精神在后院的一个小院院门前迎接他,两人谈笑着进了一间厢房。
“恩师,杨大哥的事情已然至此,恩师还是宽心为上,切莫伤了身子。”在屋里落座后,李云天品了一口侍女端来的香茗,微笑着开口劝向了杨士奇。
现在屋里又没有外人在,故而李云天就以杨士奇的门生自称,他口中的杨大哥自然指的是杨稷。
“唉,我对不起那些受害的百姓,倘若不是我失察,那些百姓就不会遭受如此大的灾祸。”杨士奇闻言叹了一口气,他现在心中无比自责认为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这才使得杨稷闯下了弥天大祸。
“恩师,朝廷离不开您呀,为了皇上,为了大明,您都要撑过这道坎儿。”李云天可以理解杨士奇的心情,不由得劝慰道。
“老了,已经没精力再在那些政务上。”杨士奇苦笑着向李云天摆了摆手,经过了杨稷的事情后他此时已经心灰意冷,萌生了退意。
“恩师,您走离开的话那么可只剩下杨溥大人苦苦支撑内阁了。”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望向了杨士奇,那样一来的话杨溥将会过的很辛苦,内阁别说与内廷抗衡了,就连六部也斗不过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我要再赖在内阁的话那么内阁势必被我所连累。”杨士奇的双目闪过一丝黯然,自嘲地笑了笑后说道,“宦海沉浮数十年,我也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恩师,您要离开京城?”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听到杨士奇亲口说出隐退的话后李云天还是感到惊讶,毕竟杨士奇是内阁的中流砥柱,虽然声誉会受到杨稷一事的影响,但理政能力依然卓越。
“复生,老夫已经年近八旬,心力江河日下,既然如何还不如早日让贤,把机会留给朝中的新人。”杨士奇闻言再度笑了笑,神色决然。
其实,早在几年前杨士奇就想致仕回乡,只不过张氏太皇太后没有允许,现在杨稷出事后他已经把名利仕途看得很开,准备回去颐养天年,免得在京城受人非议。
杨士奇现在其实很后悔,如果当年他能早点致仕回乡的话或许杨稷的事情就不会闹得如此不可收拾。
见杨士奇心意已决,李云天知道再劝无益,心中不由得暗自感慨,杨士奇的仕途生涯原本该有一个完美的落幕,不成想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复生,老夫现在已经了无牵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朝中的门生,老夫走后他们的处境必定堪忧,还望你多多提携。”沉吟了一下,杨士奇郑重其事地望向了李云天,准备给那些忠心追随他的门人谋一个出路。
“恩师放心,复生是他们的师兄自然会尽力而为。”李云天没有丝毫犹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杨士奇走后他无形中就成为了杨士奇一系的领军人物,故而肯定会照顾杨士奇的那些门人,这些人将来都是他在朝中的助力。
“如此老夫也就安心了。”杨士奇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这样他就可以从容离开京城。
回忠王府的路上,马车里。
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着,为杨士奇的遭遇感到惋惜,杨士奇为国效力多年伺候了五朝天子,堪称大明的朝之元老,应该风风光光地回乡,光宗耀祖才对。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李云天会把杨稷的案子压下来,可惜这次推动杨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