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海南的“瞭棚”,就是少男少女们情感荡漾的地方,起着瞭望和期盼心上人的出现,成为撩拨男人的幽会之地,是能够让青年男女激情释放,孕育爱情的私密家园。
驻地这个村里的姑娘,个别人也是有“瞭棚”的,它们散落在沙河两岸的甘蔗地旁边。起初,马林西他们以为是看甘蔗的人守夜的地方,因为里面只有一张简易的床,连被褥也没有。后来才知道,是姑娘们的“瞭棚”。可以想象,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女在这远离村庄的小天地里,会发生什么事呢?育种队领导怕出事,给他们还专门订了一条铁的纪律,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到“瞭棚”去玩。
理所当然,谁就是真的有心,估计也没那个胆量。
斗笠当锅盖。
海南岛是热带地区,一年雨旱两季。在五至九月份的雨季里,隔三差五地就会下雨,有时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雨,甚至两三场雷阵雨。如果在旱季,很少下雨,但直射阳光总是火辣辣的烤得人难受。于是,每人都有一只很大的斗笠,既遮风挡雨,也用于遮阳。
每家每户灶台上盖锅的,几乎跟斗笠没有什么区别,唯一能区分得比较清楚的,是倒扣在锅口当盖的顶部,有个小小的系扣,可以很方便地用手指将斗笠拎起来。这种微小的差别,初来乍到海南的大陆人一时不容易发现,便以为人家是将斗笠当锅盖了呢。其实,是自己的粗心大意看走了眼。
牛在家,猪在外。
马林西的家乡苏北,猪是圈养的。有像模像样的猪舍,一般是跟厕所茅坑建在一起,中间隔着的是茅坑房,两边是猪圈,猪是不会放出来散养的。在海南,生猪基本是散养的。所谓基本,是有猪栏,但门没有封死,可以自由出入。在海口郊区,包括他们从海口来乐东途中路过的琼海、琼中、三亚等县城和集镇,街上都有散养的猪在觅食。
驻地的塘丰七队,满村子都有猪在跑,它们跟鸡鸭狗成天混在一起,和睦相处,平安无事,优哉游哉地出门入户,田间,地头,家前屋后,逍遥自在得很。它们也不用像圈养的猪们为吃饱肚子犯愁,每家都会在显眼的地方,放个破盆废缸,给它们喂食。猪们也不是吃独食,鸡们、鸭们时常会蹭过来分享,有时,饿急了的狗也会插进来吃上几口。猪呢,最多是哼哼,常常是头也不抬。有的鸡胆子小,咯咯咯地扑打着翅膀逃离,过一会儿,胆大些的还会厚颜无耻地凑上来美餐一顿。
而牛呢,在马林西家乡都是养在外面的,没有像生猪那样有能住上冬暧夏凉的房屋待遇,只是在冬天搭个临时的棚子聊以遮风挡雨。而这里,有些人家倒是把牛养在家里的。
人赤脚,牛穿鞋。
当地人有打赤脚的习惯,不论男女老幼,似乎都嫌穿鞋难受,是一种累赘。
男人们干活时,打个赤脚,图的是个利索。可女人们,打起赤脚来,马林西用家乡的眼光来看就有些不雅。特别是上年纪的妇女,说不定这辈子都没穿过鞋似的,脚板像是包了一层枯树皮,样子有些惨不忍睹。最令人吃惊是有些小女孩,皮肉粉嫩的脚板上,由于很少穿鞋,早已布满深深的绉纹,里面嵌着无法洗净的黑垢,那双饱经沧桑的双脚,跟她们实际的小小年龄相去甚远。即便像柯美英、何瑞英这样爱美的姑娘,虽是穿着塑料凉鞋,但很少穿袜子,脚后跟上也是有着道道裂痕。这跟他们家乡的年轻女人几乎不赤脚穿鞋形成鲜明对比。跟古代女人的三寸金莲,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气候因素,海南岛经常下雨,这一带又大都是种植水稻,赤脚对于日常生活和劳动也方便一些吧。一字入道
这些蚂蟥不仅数量多得惊人,而且个头特别大。杂草上,浅水里,都是蚂蟥的栖息隐藏地。平静的水沟里,稍有动静,就会有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蚂蟥浮游。有时,在水沟里吃草的牛上岸后,腿上盯了一片,放牛人要花好大的功夫才能将它们清除,牛腿上常常是血迹斑斑。
人,肯定是吃不消它们叮咬的。人们下深水田劳动,都得穿上专门的防水袜。这些蚂蟥的个子足有拇指那么粗细,若是按住头尾拉直,足有一尺多长,三只蚂蟥连接起来的长度肯定是超过裤带长度的。
三只老鼠一麻袋。
海南岛的有些老鼠,算得上是真正的硕鼠。它们个头硕大,数量众多,牙口也狠。
马林西现在的宿舍是以前的仓库,水泥地坪,石墙,按说是非常坚固的。然而,到处布满了鼠洞,有些洞口足有碗口那么粗。
每到晚上,宿舍就成了老鼠的天下,梁上窜来窜去,地上跑来跑去,像是一台热闹的老鼠家庭大聚会。即便是白天,老鼠也常常是大摇大摆地在宿舍里招摇过市。头尾一尺多长的老鼠,时常可以撞见。在堆放粮食的仓库里,有的老鼠足有小猫咪那么大。在甘蔗地里,沟边,稻田边,时常见到老鼠的身影。
最让人开眼界的,是在集市上卖老鼠药的摊点前,那些被制成标本的鼠辈,都似小猫小狗一般。
说是三只老鼠一麻袋,虽有些夸张。海南的老鼠之大、数量之多,是名符其实的。
三只苍蝇一碗菜。
苍蝇多、苍蝇大,这是在大陆很少能见到的,特别是集市的肉类、海产品摊点上,一些不太卫生的小饭店里,简直就是苍蝇的天下,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