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现在天天就是带着老王在县城里玩耍。我跟老王跟惠安县的百姓们也逐渐熟悉了,不再陌生了。我跟老王在县城溜达,时不时地还有百姓给老王投食,老王还欣然地接受了,真是堕落了啊。我跟百姓们聊天,发现他们日子过得都还可以,但凡是做点小买卖的,日子都还过得去。这或许就是两宋时期虽然农民起义多,但是大宋却没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原因。
这眼看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城里越来越热闹了,这是我来到大宋的第一个春节,很有意义。大宋人过的春节实际上叫元旦,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只是民国实行阳历纪年,正月初一才改称春节。
大宋时期百姓的幸福指数相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高很多。所以节日成了大宋市民阶层的狂欢的代名词,特别是春节更是放大到极致,大宋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更有甚者从腊八节开始一直到二月二都称为过年。皇帝和上层文化精英与民同乐,宋朝人春节放假,原则上大年初一前后各放三天,元宵节放假七天,腊八放假三天,二月二中和节又放假三天,春节这一个月中就放假二十天,助推了春节的节日文化的发展。
后世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大多源于宋代,“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这是大宋人孙惟信所写的《水龙吟·除夕》,在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个时候的人过春节的活动有挂桃符、清洁神龛、厨灶、祭拜祖先、爆竹驱傩、食消夜果、守岁。
挂桃符,就是在两块木板上画上两个辟邪的神仙,其实就是后世的贴门画。
清洁神龛、厨灶,这也就是表面的意思,后来慢慢发展,到了后世人们都会在小年或者腊月二十五的时候做完这些事情,以示对灶王爷、对家里祖宗的尊敬。九吾之子
元宵节过后这个新年就算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开始了新的征程。
元宵节后第二天,管家就来了。
“公子,去年最后一个来月的家里的情况还没跟你盘点盘点呢。”
“嗯,您说。”
“到现在为止,家里又来了五个厨娘,护院队公子跟高平调走了十六人又来了十五人,现在护院队有五十六人;孤儿增加了十人,两女八男,水手增加了二十四人,船匠增加了六人,木匠增加了三人,铁匠增加了四人,还有十二个男子待分配。”
“也就是说咱家现在的家当有护院队七十三人,厨娘三十二人,孤儿九十五人,普通男仆八十九人,船匠三十人,木匠十人,铁匠八人,马倌两人,水手八十四人。”
“是的,不知不觉中咱家家业已经这么大了,五座酒楼,五个商铺,十八艘各型船只,钱就更多了,多得数不清。”
“嗯,待分配的那十二名男子,五人去训练信鸽那,两人去铁匠那当学徒,两人去马倌那学养马,两人去酒楼当学徒,一人去酒楼当小厮;还有安叔,惠安县再添两个商铺吧。”
“好,公子某家知道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