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578章禅位

ae;

朱长生趴伏于地痛哭失声,念叨着早已背诵的滚瓜烂熟的台词:“陛下之明天下皆知,文治武功万民称颂,欲效尧舜而迈千古,然我大明何如?天下何如?臣万不敢受!”

这当然是一番客套话,同样的话语朱长生早就说过两次了,这是第三次。

其实,永王深知自己并没有他说的这么英明神武,更谈不上什么文治武功,在他做皇帝的这些年里,大部分值得称道的政绩都是出自安宁公主之手,至于他这个皇帝,不过是一个为了实现皇位平稳过度的摆设而已,他这个皇帝其实就是大明王朝的吉祥物。

自古以来,为了争夺皇位,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惨剧不胜枚举,尧舜之后三代以下主动禅让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历朝历代这都是第一例。

而且这甚至谈不上的禅让,按照永王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归政。

也就是说,直到现在永王都不认为自己是大明朝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不在皇位传承序列之内,他的兄长复隆皇帝的这一支才是大明正统,现在只不过是把皇位归还正统而已。

“禅位大典”早已经正式启动,按照礼部拟定的章程,一定要走“三揖三让”这个流程。

前些日子,已经让过两次了,朱长生按照流程推让了两回,这就是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朱长生最后一次称臣,走完这个最后的流程之后,君臣关系就会颠倒过来了。

“兴宗成皇帝授大位之时,朕即有誓言,待你出阁之后即行归为,奉大位于正统,”永王笑着看了看阙下那大群文武大臣,命人捧出皇帝专用的青玉印玺说道:“尔若坚辞不受,即陷朕于不忠不义之地,此为欺君!”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朱长生也就只能勉为其难的接过了皇帝印玺,皇位的传承就这样完成了。

从复隆皇帝到永王,再到现在的朱长生,在皇位传承这个重大问题之上,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高风亮节,一定会留名青史传为美谈。

刚刚完成了授受大典之后,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马上颁布了第一道诏令:“自明年正月始,改元兴武,在这之前继续沿用复隆年号。”

“新朝初立,开恩科取士为国选才。”

“大赦天下,以示皇恩浩荡,除谋逆叛国等不赦之罪外,皆在大赦之列。”

“减天下亩税者三,以彰雨露皇恩。”

所有的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新皇登基之后的惯例,看起来好像风风曲星就转世,就算他真的文采灼然天下无双,也不可能取得更大成绩,至少短时间之内那是不可能的。

但上天却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为了给新皇帝留下“施恩天下”的机会,永王故意取消了几年的“春闱”,将春闱延后成为秋闱,以恩科的形式开考。

这就给了何念恩一个极大的机会,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再参加一次考试:会试!

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拥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在大明朝的历史上虽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了。

一甲二甲的成绩不敢想,只要他靠近了前三百名,取得一个贡元的资格,那就是民间的“进士老爷”了,绝对会成为本朝的传奇式人物,本地官员都会跟着沾光不少呢。

作为当地的“明星式”人物,又是地方官重要的“政绩工程”之一,作为座师的学政大人毫不犹豫的利用了这次时间差,再次给他报名,让他进京参加会试!

江南、两浙文风鼎盛从来就是科考大省,譬如川蜀、云、贵这样的省份则是科考的小省。

为了平衡地方利益,按照惯例朝廷会有一定程度的宽松优惠,这一点很类似于后世的“考试加分”。

以何念恩的文采,再有神童光环的名人效应和朝廷的加分优惠,考进三百名之内应该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对此,何念恩信心满满。

“寒窗十载,今有座师鼎力相助,虽不敢说文采无双,也要一会天下俊彦,吾必竭尽全力提名金榜,为官为宦也好让阿祖安享晚年。”

“放屁!”素来对孙子极其宠爱的老赫颜第一次发了章之上,阿祖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又有气喘胸闷的老毛病,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姐姐一个人的身上。

姐姐的年纪已经高到了山梁上,早就应该出嫁但却一直留在家里,自然是为了照顾家人。

对于姐姐的付出和牺牲,何念恩心知肚明,这也正是他发奋苦读的动力:他曾无数次的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出人头地,给姐姐和阿祖带来富足的好生活。

唯一值得安慰之处就在于,姐姐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

姐姐何念慈终究是个女子,耕田种地力有不逮,但却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官办的医馆之中,做些打杂的琐碎事务,不仅可以免费吃饭,还能给阿祖带回免费的药物。

更要紧的是有些虽然很少但却极端重要的微薄收入。

据医馆里的那个女郎中说,姐姐何念慈天资聪慧,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记住了很多药物的药性,并且可以自行给一些疑难杂症开方抓药。

因为女郎中奇缺,所以医馆曾经给过她一个机会:要她到广济医学院去,学习几年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女郎中了。

这是一个很正经而且受人尊重的职业,更要紧的是有了铁饭碗。

但姐姐何念慈却拒绝了,因为她根本就走不开。

她若是真的去了医学院,弟弟的


状态提示:第578章禅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