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中国还制造了定名为djs-130的小型机,实际上是仿制的美国nova1200。使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更是进了一大步。
只不过此时的计算机没有前世的键盘和屏幕,输入输出都是电传打字机、穿孔机、纸带输入机,输入数据输出结果都很麻烦也不直观。很多时候操作人员都是将数据熟人穿孔机,纸带打出来之后让检验人员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了再将纸带放入纸带输入机让计算机读取。计算机运算出来的结果也用纸带输出来,让技术人员解读。
时间花费多,且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没有多少文化的战士根本胜任不了,无法使用这种高科技设备。
于是,炮兵部队依然采用人工计算、人工指挥,而不是借助那些洋玩意。在很多时候,因为很多年的经验积累,人工计算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计算快得多,也可靠得多。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了计算器,一般都是国外的华侨从西方国家带回来的,不但价格成本高而且数量不多,基本上被科研单位或上级单位垄断,分不到炮兵营这一级。
所以,郭拙诚现在就看到了如此热火朝天的一幕。
在这里,除了他,这里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那些忙于计算的士兵以及那个专家的,脸上明显写满了自豪:我们吃的可是技术饭,其他人不行
耗时大约十三分钟,相关计算结果终于出来了,计算高手们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目光都盯在那张写满了计算结果的纸条。这张字条在计算室军官的手里呆了几秒,军官扫了几个关键数据后,迅速地在上面签字,然后快速地跑出帐篷,跑到指挥所递交数据。
郭拙诚看不到下面的流程,只是心里猜想着。
这时候纸条已经传到了指挥所的首长手里,那里的最高首长皱了一下眉,一边嘀咕着“怎么这么慢?比上次多了快一分钟”一边签字。
另一个军官拿着这张签了字的纸条冲向通信室,由通信室的通信兵将参数报告给炮位操炮的官兵。炮位的官兵按照这些射击诸元调整大炮,完成发射
这里的大炮发射远远比迫击炮、无后坐力炮以及那些小型火炮等等前线武器的发射复杂得多。前线的武器发射基本都是直瞄式,对准目标发射就是,往往只有一个指挥人员,甚至就是发射人员自己一人瞄准目标抠下扳机就是。
而这种远程火炮却不同,操炮的士兵完全是盲射,他们的眼睛就是前方的观测员。发射之前是观测员报参数,炮弹发射完成后,前线的炮兵观测员还必须迅速将观测到的结果报告给后方,收到炮击结果的计算室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大约几分钟后才提出修正参数,命令炮位操炮人员修改射击诸元,以使下一轮的炮击更准确。
如果修正后射击结果还是不行,则必须再走一次程序,直到炮击效果满意为止。
这次炮击效果不错,前方观测员报告炮弹落在目标圈里。消息传来,大家都笑逐颜开。就连看热闹的柳援朝和作战参谋也为他们的成绩高兴不已。
(感谢皓矾的月票,感谢龙绍ll1的打赏,感谢各位的订阅)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