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渊说服了群臣,但是还有一人心里有怨。
长孙无忌怒气冲冲地来到东宫,他本想跟李世民说道说道,但是李世民不在显德殿。
于是,他询问东宫的内侍:“殿下去哪了?”
“奴也不知。”内侍回答。
长孙无忌觉得很奇怪,刚才他进东宫的时候,守卫还告诉他太子就在东宫。
而且,平常这个时候太子都在显德殿处理政务,今日怎么不在这里?
“兄长。”
这时,长孙氏走了过来:“兄长可是来找殿下的?”
“是。”
长孙无忌回答了一句,就问:“殿下在何处?”
长孙氏微微一笑:“前不久林郅悟向陛下进献了一件新的武器,殿下很是喜欢,便向陛下讨了来,每日拿着练练。”
新武器?
对了,林郅悟就是因为这件事升爵的。
长孙无忌试探道:“那我去瞧瞧吧。”
“殿下已经练完了,随后就来,兄长不妨跟我去偏殿等吧。”长孙氏说。
于是,长孙无忌跟着长孙氏去了偏殿。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来了。
“殿下。”长孙无忌起身行礼。
李世民热情地招呼他:“坐。”
这个时候,淇水在门外禀道:“太子妃,同安长公主求见。”
“姑姑来了?”长孙氏立刻起身,对李世民说:“殿下,我先去见见姑姑。”
李世民冲她笑了笑:“你去吧,我与辅机说说话。”
辅机是长孙无忌的字,私下里,李世民常这样称呼他。
长孙氏走后,长孙无忌就打发了殿内的侍从,然后对李世民说:“殿下今日在朝堂上未曾反对,是早就知道李侍郎升官一事吧?”
“是。”李世民并没有否认,亲自倒了一杯热茶放在长孙无忌的面前:“先喝杯茶。”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殿下既然早就知道这件事,为何不在朝会之前阻止陛下?”
李世民挑眉:“为何要阻止?”
“......”长孙无忌被哽了一下,随即愤愤然说道:“她是女子,又没有及笄,如此小的年纪,不过是办成了一桩案子,又怎能胜任尚书一职?”
李世民呵呵笑道:“我倒是觉得小庾儿能胜任,是你们太小看她了。”
“殿下......”长孙无忌面露不满:“这是国事,不可儿戏。”
李世民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陛下和我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相信你刚才在千秋殿外也听陛下说过原因了,那也是我的想法。”
长孙无忌顿时无言以对。
“好了,抛开你们的偏见,静待些时日,小庾儿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另一边,同安长公主拉着长孙氏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二郎如今贵为太子,他身上担负着江山社稷,必须为大唐开枝散叶。
“东宫的孩子还是太少了,你作为太子妃,必须重视这件事。”
长孙氏眸中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她就恢复了温顺的神情:“姑姑放心,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上,而且我已经在物色人选了。”
“是吗?”同安长公主顿时就来了兴致:“跟我说说,你都看中了那些小娘子?”
长孙氏遂吩咐桑中:“去把我房里那本名册取来。”
桑中取来名册后,长孙氏就拿给同安长公主看。
看到名册上的那些小娘子,同安长公主很满意,她从中挑了几个,嘱咐长孙氏一定要把她们纳进东宫。
长孙氏顺从答应。
“对了,我还有一个好人选。”
同安长公主合上名册,继续说道:“国子监主簿郑仁基出身于荥阳郑氏,且才学过人,他的女儿郑二娘天生绝色,聪慧过人,不如把她纳进东宫吧。”
闻言,长孙氏想起了那日李世民见到郑淑媛时的神情,心中狠狠地刺痛了一下。
见长孙氏不出声,同安长公主以为她不同意,便端出长辈的态度,苦口婆心地劝道:“你既已成为太子妃,就得为太子为大唐考虑,万万不可嫉妒。
“那日,二郎看见郑二娘,很是欢喜,既然二郎喜欢,那你就该早早地为二郎筹谋。”
末了,她又提醒长孙氏:“你将来是一国之母,为夫君纳妃是你的职责,你不能懈怠,也不能有嫉妒之心。
“如此方能为大唐开枝散叶,让李唐皇室千秋万代。”
长孙氏心中苦涩,面上却努力地挤出笑容:“姑姑说得有理,其实那日我见到郑二娘也十分喜欢。
“在那之后,我就动了把她收进东宫的心思,只是我对她不甚了解,就打算先派人去了解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听见这话,同安长公主就放下心来,笑容再次爬上她的脸:“给太子纳妾,自然是要好好调查一番。
“不过你放心,我已经派人调查过郑二娘,她家世清白,且没有定亲,可以收进东宫。”
长孙氏遂露出感激的神情:“多谢姑姑费心,如此我便放心了,不过......”
她语气一顿,转而说道:“不过,如今突厥、吐谷浑等外敌入侵,陛下和太子为了战事伤神不已,这个时候为太子纳妾不甚妥当。
“等战事停止,我立即操办这件事,姑姑以为如何?”
同安长公主得到这句承诺,已然满足:“太子妃行事稳妥,交给你,我很放心。”
随后,同安长公主告辞离去。
淇水忍不住说道:“太子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