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江湖侠女泪>七百七十八回 带伤猴将毅志强

红秀女一看没有摔死摔伤韩勤飞,见韩勤飞没事又向她杀来,就又立刻拨马挺枪再战韩勤飞。

第二个照面,这韩勤飞这次改变了战法,知道攀龙附凤已经无法取胜红秀女,显然攀龙附凤的招数已经被红秀女破了,自己被甩下马来,却红秀女还能迅速的又飞回到她自己的马上,若是这一招再用,下一次就不会只被红秀女摔下马来这么简单了,红秀女是什么样的人,第一个回合一交手,他就知道红秀女也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了,倘若向红秀女这样力气过人又足智多谋的反贼再使这一招,一旦把被红秀女再抓到手里,会和第一次这么简单吗?要是红秀女再顺手摸瓜抓着他的腿不松手猛摔乱打,那时他的小命再那有不休之理?

于是,这一个照面,深知自己弱点和红秀女长处的韩勤飞,又是虚晃一枪,却不是再用攀龙附凤这一招了,而是红秀女的枪刺过来,瞬间马上又不见人了。

如果换了别人,不了解韩勤飞战法的人,再同红秀女上次那样破韩勤飞,这次必然就会让韩勤飞得手。

红秀女一看韩勤飞又在马上不见了,又见自己的枪这会是彻底的走了空,感到枪上并没有什么外力,于是,反应敏锐的红秀女,就立刻挥着枪向马底下横扫找人,却在这时,红秀女的马好似受了惊吓,猛然飞鸣着蹦起来,红秀女没有扫着马下方有人,却马向上一蹦的瞬间,让红秀女看清了韩勤飞,韩勤飞在马下正在躲闪他没想到会腾空而起的马蹄子。

这一下让红秀女看的真切,红秀女随着马腾空而起,向下弯身挥枪猛刺过来,韩勤飞躲闪不及,只好用枪向外挡红秀女的枪,可红秀女又是居高临下,本身力气又大,枪来的快有猛,枪上有多少力气,韩勤飞那里会知道,就见韩勤飞的枪瞬间被红秀女的枪挑飞,人躲闪不及,一枪被红秀女挑在肩膀上,随即挑起来摔在地上。

却这韩勤飞被甩在地上,并没有倒地,而是站在地上,尽管肩膀向外出血,却是见自己的枪不知被红秀女挑飞到那里去了,而瞬间夺了明军士卒的一把刀,随即又挥刀不骑马向红秀女冲上来。

红秀女还是第一次看到受了伤,被自己挑起来摔在地上的明将,又继续向自己反扑,就感到意外,再拨马挺枪迎战这韩勤飞。

这韩勤飞,红秀女还并不知道韩勤飞的出生来历,韩勤飞实则和柳升一样,是一个江洋飞贼出身的人,因为朱棣在燕京要抢夺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所以暗地里广招揽天下奇才,一时间就有很多象柳升这样的天下奇才飞贼之类的人物涌于门下,只要感到自己有一技之长的人,都纷纷投到了燕京朱棣的门前。在这些奇才中,确实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将才,也有一些酒囊饭袋饭桶,可是在战争的年代,朱棣要夺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自然靠的是真本领的人,那些自认为不凡,却本领平常的人,在朱棣南下与朱允炆的军队作战中,几乎都得到了验证,不是战死在疆场,就是逃跑被斩了。

而象柳升刘忠洪桂芳李金龙以及八虎上将八猛上将,八勇上将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勇猛过人的人,也都在朱棣率兵南下与建文帝四年叔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建立了奇功,得到了重用,在当今的朝廷中各自得到了自己的位置。

因此,你想这韩勤飞,这么玲珑个子身材的一个人,而被封为八猛上将,他凭的又是什么,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和毅力,和耐人过人坚忍不拔不会甘心认输的性格,和奇异的本领,让人看看他的来势不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会动,他的来势都是凶猛的,都会令人感到意外,感到这个人有极强的意志和杀人取胜的**。

因此,看到韩勤飞在这种情况下,不顾自己受伤臂上流血,找不到自己的枪,又夺了士兵的刀扑上来,而感到意外,和感到这个人的不一般。

可是红秀女还并不知道,这韩勤飞即是一个江洋大盗飞贼出身的人,而原来自然又是一员步将,而是在朱棣与建文帝四年的战争中先在地下以步将的身份屡立奇功,而后又看到骑马比在地上杀敌更好更方便一些,随即又学会了骑马,而成了马上将。这一点,这韩勤飞几乎和柳升一样,因此也得到了具有帅才恶魔之才柳升的赏识,特别他的坚韧不怕死不胜了对手决不罢休的意志和毅力,更是让柳升赏识,柳升就喜欢这样的人。因此,这韩勤飞眼下尽管有马将变成了步将,这实则又是他拿手的地方。

红秀女居高临下又直刺韩勤飞,可是那韩勤飞也确实玲珑的可以,竟然靠自己玲珑灵活多变的身子,完全不顾自己膀子还在流血,好象他的膀子并没有疼一样,好象他就一个铁打的猴子一样,仍然灵活多变的和红秀女剿杀在一起。

可以想象,如果他没有受伤的时候在地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可以想象,如果红秀女一旦大意,让他上砍人下砍马腿的伎俩得逞又是一种什么样子。

红秀女知道此人本领意志不凡,并不是单纯的马将,此人具有江湖中人一切具有的本领,因此在剿杀韩勤飞的同时,又不忘了防备被他偷袭到自己的马,又多亏红秀女的这匹坐下骑,实在是因为多年走江湖陶练出来的一匹通人性又敏感的宝马,这匹马驮着红秀女驰骋疆场,串敌营,斩敌将,历险境,又不知经过了多少风险大浪,救了红秀女多少次,因此,加上红秀女的严加防范,


状态提示:七百七十八回 带伤猴将毅志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